高考生物理综卷 [后期新课程理综生物备考策略]

   2012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综合卷将使用新课程全国理综卷,这是我省首次参加新课程高考,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后期备考,考生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在做题方面怎样有效提高答题技巧?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后期备考策略
   后期备考,考生要多做一些高考真题,特别是新课程全国理综生物卷,从中把握高考的走向,明确高考“如何考”,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前提。要抓纲扣本,明确高考“考什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基础。在后期备考中,解题能力提高和综合得分能力提升是备考的目标。考生要由全面复习开始转入到重点复习,要将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章节知识进行合理的综合、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该阶段的复习重点是夯实基础,突破高考瓶颈和难点。
   (一)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后期备考阶段,大部分考生完全不知道的知识可能比较少,往往出现忽视教材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倾向。容易出现考试时,专业术语书写错误,答题脱离教材,语言贫乏,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丢失自己本应该得的分数。因此,后期备考考生仍然要以教材为主,进一步夯实基础,教材是我们做题的源泉。要学会看书,勤于翻书。此阶段看书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错题找到自己的薄弱考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看书,并对自己的错漏在书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弥补自己的薄弱考点;二是对看书的知识做相关内容的链接式翻书,有助于对知识体系更深入地理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再一个问题就是要强化主干、重点内容的备考,多关注高频考点。什么是高频考点呢?从近几年新课程全国理综生物高考试题来看,细胞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基本规律、生态以及实验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分值很高,几乎年年都考。因此,这些主干知识理应成为我们备考的重点。
   (二)提高能力、归纳技巧
   要想提高自己的生物成绩,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是关键。后期备考要多在审题能力上下工夫。提高审题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题干(有些题干是新背景)信息转化为自己所熟悉的考点知识,然后用自己熟悉的考点知识去解决问题。审题时,我们要进行“二看二想”。“二看”就是:一看题干情景,二看题支要解决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各分支中的关键信息。“二想”就是:一要想命题意图,读题时,要读出命题者究竟想考查你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二要想知识或原理,想与题目所初步匹配课本中的原理和概念。只有这样,考生才可能进行真正的有效答题。在考试中,考生要珍惜第一判断,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已知解决未知,避免思维定势,千万不要马虎大意。做题时,我们要防止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不好习惯。做题后,要善于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中,可做些解题技巧的归纳,如曲线坐标题、图形图表题的解题技巧、遗传系谱图鉴别技巧、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技巧、材料信息题解题技巧、实验题解题技巧等。
   (三)勤于反思、查漏补缺
   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我们的解题能力才可能螺旋化上升。后期备考,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来回顾前一阶段自己做过的题、考过的试卷。反思自己在备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一定要进行有效地查漏补缺。查漏补缺的关键在于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具体落实。最好的形式是考生要准备一个错题归纳本。选入错题本的题目一般有三种:自己一错再错的题;老师重点讲解过的题;自己做错过的新题型。在高考前最后几天中,你手中最有价值的资料就是你整理过的错题本。通过查缺补漏,可能会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升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取得主动权,让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高考时,降低考试中的失误率往往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四)强化阅读、联系生活
   知识即生活,学科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注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知识的阅读与在情景中的应用。目前高考题的考查往往通过相关新情境来呈现,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及时将课本知识与题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对接。现在高考题往往都是高起点,低落点。做题时,我们不要被题目中材料信息的外表所迷惑,这些新情境只不过是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其知识落点仍在教材中,往往试题材料越新,涉及的知识点反而越简单。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关联,学习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低碳生活;全球暖化;新型能源、环保农业。可以联系的还有血糖与糖尿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果蔬和粮食种子的储存等。
   二、解题策略
   (一)选择题解题策略
   新课程高考理综生物试卷。选择题6道,每题6分,共36分,位于卷首,答题时间一般要控制在12分钟左右。从近五年新课程理综生物卷来看,选择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成绩中等偏上的考生一定要争取将6个选择题全部做正确,这是奠定高考胜利的基础。平时训练,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做题的节奏,特别注重对每个选项进行思维,切忌猜答案。做题时,一定要强化思维过程的训练。
   1.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目前高考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些题干的设置比较隐晦,往往难以把握。该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因此,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审题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⑴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与否定之分,如“是”或“不是”,“正确”或“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例1】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细胞,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再加上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只能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答案为B。
   ⑵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但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
   【例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据图可知甲与乙是捕食的关系。根据题意,丙专以浮游动物为食,且一次性向水池中投入大量的丙,这样丙一方面大量捕食乙,另一方面又与乙争夺有限的水池空间,最后乙逐渐灭绝,丙因为没有食物也死亡,所以最后剩下来的只有甲,答案为C。
   ⑶审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目无关的信息,用来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例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本题中的生理盐水属于干扰因素,答案为A。
   2.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
   ⑴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例4】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本题借助裸鼠特点考查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及过程。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项错误。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项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项、D项正确,答案为A。
   ⑵比较筛选法
   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所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例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答案为D。
   ⑶直选法
   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选择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例6】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可能基因突变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两者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分裂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的行为和有丝分裂基本一致,都有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现象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及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答案为D。
   (4)推理法
   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比较集中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题目宜用此法。
   【例7】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解析】因为给药后,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考虑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与突出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因检测到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所以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均正常,答案为B。
   ⑸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及多选题多用此法。
   【例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有用信息并用排除法做题。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由此可知A、B答案是正确的,信息之二是“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由此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如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抑制物的合成等有关,故选项C正确。题干文字中没有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与P基因突变的关系的叙述,答案为D。
   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同一题目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采取“不择手段”来进行利用,即根据题型的要求,灵活、多样、熟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的。理综考试,往往争取时间,就赢得了胜利。
   (二)非选择题答题策略
   从新课程全国理综生物非选择题部分看,体现了超量命题、限量答题。近三年新课程理综生物卷共设置了四道必考题和2道选考题。对于选考题,设置的难度一般不大,是考生容易得分的题,由于排在理综试卷的最后,所以考生坚持到最后就获得了成功。选考题考生只需从中二选一来做答。考生一定要注意涂上你所答题的题号,否则电脑扫描将默认为你做的是第一道选考题。从近几年理综生物非选择题来看,命题注重强化对考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能力的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绝大多数考生之所以无法拿到满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考生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会根据题意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文字表达。
   1.认真审题、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失误往往是造成考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高考中最令人痛惜的。要正确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要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作答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物高考试题往往以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实验等形式呈现,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试题中隐藏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并根据题目不同角度的设问,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从考试情况看,考生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导致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审题不清、抓不住要点、凭思维定势解题、答案多会偏离要求,这些也是导致一些考生自我感觉与实际考分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考试中,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
   2.建立试题与课本的有机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推理
   新课程理综生物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尽管命题的素材很多来自课外,但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题时必须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所以,准确审题很重要,在明确试题问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后,就要把试题的设问和从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进行准确“链接”,并适当地重组和整合,要注意避陷阱、破定势,善于进行发散思维,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生物知识结构,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寻找知识交叉点,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做出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
   3.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一般综合性较强,很难说审完题目就能凭“直觉”做出结论,写出答案。所以,在审清题意、明确课本与试题之间的联系后,就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和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如:⑴顺推法:即从寻找试题所含的已知条件入手,联系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逐步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⑵逆推法:即从答案要求入手考虑结论,再从结论向试题已知条件靠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⑶图表法:这类是以绘出正确的图或表作为答题要求的。如细胞分裂图、遗传图解等;⑷计算法:当试题给出有关数据时,有时必须要通过“计算法”获得结果,再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在遗传学、生态学、物质含量推算等方面的试题中较为常见;⑸比较法;⑹反证法。
   解题方法有很多,在后期备考中,考生要多做归纳总结。做题时,要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灵活采用最合理、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进行答题。
   4.规范答题、强化得分点
   从2007年开始,全国理综生物非选择题部分,设置的填空比较多,而回答原因类的填空时,考生最容易丢分。这里面主要原因,可能有答题策略问题。因此答题时,考生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⑴答案的准确性:答题时,要确定题目考查哪个知识板块,以及该板块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⑵答案的科学性:要正确选用生物专业术语答题。答题时要“知识回归考纲、表述回归教材”。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提高答案的科学性。⑶答案的完整性: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的答案跳跃性很大,这往往影响他们考卷能否得分或得高分。因此,答题时要做到:符合逻辑,有系统地表达,使别人能看明白,答案要直接切题,避免离题和不必要重复。⑷答案的简洁性:要注意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紧扣基本观点,要依题作答,即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⑸紧扣采分点,答题准确到位。通过高考真题的练习,有意识地模拟高考答题方式,对照评分标准,修正答题过程,逐步达到紧扣采分点、答题到位的境界。
   总之,做非选择题时,务必做到“四化”,即答题要直接化、专业化、段落化、序号化。答题要把握四原则,即回答基本概念时宜“小”不宜“大”、回答基本结构时宜“细”不宜“粗”、回答基本功能时宜“多”不宜“少”、回答生理过程时宜“近”不宜“远”。答案要保持“四性”,即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简洁性。
  责任编辑 赵玉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