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五个兴趣点,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常规实效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也是推动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内部动力。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把准体育课堂教学的五个兴趣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引趣
  体育教学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那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一,体育教师课前认真安排好场地,布置好体育器材,能引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低年级的主题情境教学,以“春游”为情节,通过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完成“跑”的练习。教师可在场地上布置“草地”(用海绵垫铺)、“树林”(用小木桩摆)、“小河”(用体操凳做桥),让学生依次通过。高年级的“支援前线”游戏,可在场地上设置“战壕”、“火力网”、“碉堡”等“战场”情境,学生看到后会跃跃欲试,兴趣浓厚。方法二,体育教学也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对一些体育知识,小学生不易理解,课前教师可印发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并配上插图发给学生,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就会人人争着要材料,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方法三,雨天的室内课,教师可在课前播放一些内容相关的体育音像材料,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的知识片,或是奥运会、亚运会中国队的比赛片段等,这些内容声像并茂,比赛场面激烈,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观看录像片的同时,学生的情绪还会随着比赛中中国队的输赢情况而起伏跌宕。这时,教师再借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的体育技能、技巧,甚至还可以把握时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效果就能达到一举两得。
  二、课始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引人入胜的开头,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讲究导入新课的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谈话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演示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挂图导入法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身心特点等,科学、合理地选择与应用。如六年级的健美操课,教师在整队后,播放健美操韵律音乐来导入新课,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还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教师一起“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又如,在课的开始,教师把所要学习的内容以相关的挂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导入的挂图色彩丰富、动作形象,能为新课设置悬念,对学生产生感染力,易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学习。像“蹲踞式跳远”“原地侧向投掷”等教学内容,挂图上形象展示跳远的“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动作和投掷的“蹬地―转体―挥臂”动作,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挂图所吸引,从而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
  三、课中持趣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最重要的环节,但往往又比较枯燥、单调,简单、重复的跑、跳、投练习,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会持久,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设计并组织好教学,让学生想学、乐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选用教法使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具体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练习分组细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基本是排成四列横队,往往练习时也是按照四列队练习。但由于目前班级的规模大多是五六十人,按四队排列,每队就是十二人以上,学生轮一次练习就要等很久,造成“无事可做”的状态。细化分组后,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或更多,学生练习的机会多了,不仅能调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练习密度的加大,运动负荷的提高,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会增强。另外,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可将身体素质好和差的学生分为两组,调整取胜的标准,使所有学生都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成绩。这样,既解决了一部分“吃不饱”另一部分“消化不了”的状况,也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获得成功的喜悦。
  2.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既能活跃气氛,又可寓教于乐。这就要改变以往那种列队、慢跑、徒手操的呆板式教学,以乐引趣,把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化。如长跑可创设为“长征路上”,障碍跑可创设为“抢险救援”等。在创设的情境中练习,学生就会积极、投入,练习效果也会明显。
  3.练习游戏化。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游戏法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构成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活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把课的基本部分如跑、跳、投、球类、技巧等练习内容改变成游戏进行教学,就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如投掷教学,把投掷运动游戏化,可以让学生投纸飞机、纸球等,利用纸球做“炸弹”,设计模拟“敌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练习结束后大家一起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
  四、课末导趣
  按照教学规律,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都要进行放松练习。但有的教师忽视了整理放松的重要性,在简单的总结后就“草草收兵”,宣布下课,这对于学生放松肌肉并恢复身心功能是很不利的。但经过一节课的紧张学习,学生会感到疲劳,就会对放松活动不感兴趣。对此,教师就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愉快的练习,如根据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创编放松舞蹈、做“小树长高”游戏进行呼吸的调整等。教师结合练习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生自然会被活动吸引,从而调动起参与热情,在韵律活动或游戏中得到放松。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末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谈谈一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对纪律好、团结合作的小组给予“最佳纪律奖”、“合作奖”等,用“小奖章”对学习认真、锻炼积极的学生和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总结的“走过场”,又能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五、课后延趣
  体育新课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了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为此,体育教学不仅要把握好课堂,认真上好体育课,让学生乐学,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后延续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可以布置一些“亲子体育作业”,利用社区体育设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锻炼,如徒步郊游、登山、冬季长跑、跳短绳、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体育内容,又能让家长参与,辅导学生锻炼身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另外,学校可以根据体育教师的特长成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武术等体育小社团,鼓励学生参加训练,每周训练两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全校性的体育社团活动。我校的实践经验表明,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是体育课的有益补充,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明显增强,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准体育教学的五个兴趣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乐学,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