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导语【小学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导语,也就是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教师在没有上课之前,事先设计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言,课文开头开得好,对一节课能否上好非常关键。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文章设计出不同的导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但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一、幽默故事导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天性就是爱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课上就会对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却是他们的天性。不懂得运用幽默的教师,即使知识再渊博,也算不上真正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能针对合适的文章精心选讲一些轶闻故事来导入课文,或者将一些汉字来源的故事引入课堂,不仅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够激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强烈愿望,上课注意力提高了,课堂纪律也不用总强调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方法。例如:在讲汉字家园(一)第二课时,我设计为: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么?那第一次赛跑谁赢了?你怎样评价兔子?第二次赛跑谁赢了?这回你对兔子又怎样评价?板书:前进和落后。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二课,学习六组反义词。这样同学们都能很好地融入学习状态中。
  二、插图导入
  低年级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根据不同的内容配备了相应的插图。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插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意境,产生与课文相同的思想感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讲《祝寿》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为: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会说在给爷爷过生日。对给老人过生日就叫祝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祝寿》。这样同学们就很有兴趣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课文了。当然,语文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更为优美、合理的图片作为导入图片,并非都用课文插图不可,只要为课文服务就是好的。
  三、情境导入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1]罗丹也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语文教学这门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感情。我就利用引语的情感因素来奠定课堂情感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情景,使情与景谐,情与理融。情境导入,是指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利用情感共鸣的心理机制,通过语言描绘或者借助于声像技术,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近的情境,使学生移情于所创设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如:在学习《鸟的乐园》一课时,我首先让同学们听鸟的声音,我说:“听,这是什么声音?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鸟?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鸟类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鸟的乐园》,好么?”这样不仅从同学们熟知的鸟来导入,更好地与课文内容相衔接,使学生便于掌握。
  四、设置悬念导入
  教师在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通过设计一些悬念故事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和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讲《司马光》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来启发学生的兴趣。“小猴子知小鸭子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草地上玩得正起劲,突然,小鸭子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大坑里,小猴子急坏了。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一个既安全又快的方法把小鸭子救上来么?”话音刚落,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课堂很活跃,所以整节课都上得很好。
  总之,设计导语的角度要多种多样,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导语时,应注意其启发性――要能引导学生思维;新奇性――能引起学生注意。恰当运用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释:
  [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