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航天飞机时代的美国】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

  我们仍然深深记得,2010年2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宣布将取消已经实施了4年零5个月的“星座”计划,这不仅在美国航天界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也震惊了国际社会。尽管反对取消星座计划的阵营进行了积极挽救。但是最终无力回天。同年10月,“星座”计划被正式以立法形式宣告终结。然而,“星座”计划的终结,却无意间促进了航天商业化,推动了商业航天器在此后几年的快速发展。
  转变太空政策
  “星座”计划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于2005年9月提出的“太空探索新构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当时提出美国人要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其实,美国早在40年前的阿波罗时代就已经不止一次地把航天员送上过月球。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幸失事,绘美国民众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阴影。再加上航天飞机的维护运营费用居高不下,国际空间站建设经费节节攀升,时间节点不断推迟,这使得民众对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项目心存疑虑。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规划国家的航天计划、政策和目标。于是,小布什大胆抛出了“星座”计划。
  经过4年多的投入和发展。“星座”计划已经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进展。如“阿瑞斯(战神)”火箭成功研制和首次发射,但是“星座”。计划的终结也有着内在原因:关键技术缺乏投入,项目几乎没有创新,计划达1000亿美元以上的总耗资使得经费经常紧张,不断影响任务进度……这些因素累积到一起。就成为了“星座”计划不能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缘由。所以,星座计划的终止实际上也符合NASA的现状和想法。
  计划虽然终结了,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善后事宜,比如,属于星座计划各系统的“猎户座”乘员探测飞行器(CEV)、“阿瑞斯”运载火箭和“牵牛星”登月器(Altair)等已经研制到中途的载人航天装备到底何去何从?这些耗资巨大的飞行器如果被搁置起来显然不合时宜。
  于是,在奥巴马宣布取消星座计划两个月后,“猎户座”飞船又重新被提上了研制日程。不过,此时的它已经不再是昔日计划中前往月球的“猎户座”乘员探测飞行器了,而是主要用于航天飞机退役后充当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天地交通工具。这样一来。“猎户座”便成为了后航天飞机时代最重要的太空飞行器之一。
  随着“星座”计划的取消,与之相应的太空政策自然也发生了重大转变o
  2010年6月下旬,美国政府公布了与航天计划相对应的新《美国国家航天政策》,而在此前的几年时间里,包括“星座”计划在内的一系列航天任务都是在2006年8月底小布什政府公布的“国家航天政策”框架内施行的。
  政企如何合营
  在新的“航天政策”中,美国政府明确提到,要“与私有部门加强合作,实现往返于国际空间站的乘员及货物商业航天运输能力,并且到2025年开始到达新的目的地的载人航天任务。”同时。美国政府也会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航天措施,刺激和鼓励航天商业化的快速发展。显然,新政策更加注重载人航天商业化的发展,为民间非政府机构提供更多参与航天活动和任务的机会。这样,NASA作为国家政府机构,与商业机构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关系日益强化。
  航天飞机已经退役,来往于国际空间站和地面的天地交通工具则主要由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担任。不管是对于国际空间站任务来说,还是只对于美国来说,都会产生很大不便。所以,在经费紧张和进度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下。NASA对很多项目无暇顾及也无力顾及,而美国政府鼓励商业公司积极参与航天活动,从而促使载人航天商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是大势所趋。
  在此之前,NASA承担项目总体的角色,各项研制任务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商业公司,比如“星座”计划中的各大系统就曾分别承包给洛克希勒・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来分别研制,NASA负责总体集成。而按照奥巴马政府的新航天政策,这种合作模式也会被打破。
  对于NASA来说,政府鼓励商业公司加大航天活动的参与和投入力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按照新政策,未来由商业公司完全负责研发和制造航天飞行器,为NASA提供近地轨道和货物运输服务,而NASA则以“顾问”的方式为商业公司给与指导和政策上的服务等等,同时也担任督促和监督的“监工”角色。它们拥有航天飞行器,而NASA则可以租用这些设备向太空运送航天员和货物。
  不过,在新太空政策公布后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他们认为政府的这种做法具有很大的风险。会威胁到NASA的载人航天计划。甚至会对美国未来的太空发展政策和航天探索事业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国会众议院负责拨款的委员会也随即停止了已经做出的对NASA拨款35,6亿美元的计划。
  即便这样,奥巴马政府仍然没有放弃新政策,他认为鼓励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不仅会减轻NASA的经费负担、有利于政府和商业机构的更好合作,而且也可以从全国范围内吸引更多的私营公司参与航天活动,并通过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使近地轨道的载人航天活动能够更加有效、便利、经济实惠。而且,这也能从技术上提高创新步伐,不再像星座计划一开始那样缺乏技术创新。
  商业航天器竞相给力
  在新太空政策公布的前提下,NASA在2011年制定的战略规划中也进一步说明,未来要面向商业团体,为其开发竞争性的商业机会。提供有关近地轨道及更远空间探测方面的最有价值的服务;同商业机构广泛合作,促进航天技术的商业化转化,开拓潜在的商业航天市场,带动和提升商业化转化的力度。NASA还打算通过向商业机构提供专家咨询、开放研发基础设施和基地、设立相关基金等方式,促进美国航天商业化向成熟方向的尽快转化,从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化航天产业局面,减少对其他国家(当然主要是指俄罗斯)的依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各大商业航天公司在201 2年开始竞相给力,准备各自推出自己的商业航天飞行器来展开角逐:洛克希勒・马丁公司的“猎户座”飞船年初亮相进入了美国人视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龙”太空船将于今年4月份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太空舱将在近期亮相、波音公司准备E4年内让CST-100飞进地球轨道、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2号也想在今年点火试飞、内华达山脉公司的“追梦者”也会在今年完成无人试飞试验……有关各种商业航天器一个接一个的报道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虽然很多专家和媒体人对于2012年美国的商业航天飞行仍然持不同意见,并且展开了广泛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似乎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商业航天飞行时代正在朝我们迎面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