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建设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培育:全国本科院校特色专业一览表

  [摘要]学科建设在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培育中具有龙头地位。要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科学合理地处理学科建设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从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着力调整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学科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关键词]吉首大学 学科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40-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办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与压力,培育自身办学特色是摆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紧迫的现实问题。特色就是个性的体现,特色不是上面封的,不是专家设的,特色必须是由内涵生发出来的,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形成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考虑特色定位和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从现有的条件和实力开始,要和客观环境、社会需要、当地的文化相适应,这是一所高校生存发展不可逾越的规律。在特色培育中,它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具有龙头地位,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
  一、学科建设的内涵与理念
  学科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几乎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内涵上说,学科是科学领域的分支,科学学之下的概念。延伸到人文科学,也就是人文科学领域的学科,相应地,也有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学科,等等。学科是人类在认识世界而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对同类知识进行的系统化集合,它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是根据不同研究对象或对象属性,对自然、工程、社会、人文等进行的一种划分,并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不断被分解、派生出新的学科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共有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一级学科,若干个一级学科组成一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若干个二级学科组成一个一级学科;有些二级学科下设三级学科,若干个三级学科组成一个二级学科。学科建设通常是在二级学科上考虑的,有时也延伸到三级甚至更深的层次。当前,科学知识高度综合,在学科建设时尤其要注重学科与学科的交叉与跨越。
  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建设的方针、指导思想;(2)学科规模和学科布局;(3)学科建设发展的水平、层次和目标;(4)学科特色的凝练与重点学科的形成;(5)学术梯队的构建与壮大;(6)高水平科研课题与成果的支撑;(7)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启动与衔接管理;(8)实验设备、图书信息及其他条件的建设;(9)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环境及信息渠道建设;(10)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管理机制等。
  有时候,人们在提到学科建设的时候往往提到专业建设,说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确实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在二级学科的设置中,有些直接就是专业设置,比如文学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一个二级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专业门类。学科与专业密不可分,有时将“学科专业”一起使用。但两者毕竟性质有别,也有许多不相交的内容。专业以学科为基础,专业建设总与一定的学科建设有关。而学科建设的相对独立性更为显著,比如专业建设中包括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中包含了技术开发,这都是二者不相同的内容。专业不是某一级学科,它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专业是指向职业的。学科是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而形成的“树状分支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所以专业是变动不居的,而学科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学科并不自然产生专业,但是成熟的学科建设容易产生专业,学科建设为专业教学内容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为专业教学提供尽可能先进的实验手段,提供智慧与成果以对教学产生各种启示,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科建设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优良的实验设施等多方面来支撑专业建设,从而使相关专业从学科发展和学术人员日益提高的学术水平中受益,保持专业建设的先进水平。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教学关系辨析
  (一)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发展
  大学中的学科最初只是为培养人才设立的,19世纪洪堡提出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使大学中的学科同时承担了教学和科研两项职能。具体的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某一或某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的。因此学科建设的水平往往就反映在教学与科研水平之中。一所大学的科学研究的水平与特色都主要体现在学科上,学科建设成为大学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科学研究是在具体的学科上展开的,学术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其实是看学科水平,学科水平是大学学术水平的基本标志。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全方面地开展科学研究不但是本身的一种职能,也是院校学科水平的一种体现。湖南吉首大学地处偏远山区,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吉首大学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大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课题。这些课题绝大多数都是围绕边区经济文化建设实际问题开展的应用性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开发研究成果,促进了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但由于人才短缺的限制,学校难以及时针对地方多样化需求搞科研,不易取得地方的信任,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有利益和制度障碍,政府搭建的合作平台达不到可操作的程度,研究成果几乎难以转化为地方生产力。据此可以看出,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在于学科建设。通过科技服务和兴办科技产业,学科建设可获取经费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
  (二)以育人为旨归,通过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如果只讲科研,大学就会沦为单纯的科研院所。从大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推动了大学学科的发展。但是这容易导致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大学才注重学科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要搞好本科生教学就是本分了。其实这是片面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在办学中强化教学与学科建设的联系。学科建设上了台阶,才能涌现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了,会在科研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带动教学。这样,教师们不会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照本宣科,而是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科建设支撑专业教学,学科建设的成果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能转化成具有本土性、本校性的特定课程资源。学生在学校所习得的文化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主要通过课程来提升,利用学科建设成果可以开设出特定的课程。比如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就孕育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培育最终要落实到特色人才的培养上,特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特色课程的开设,学科建设的成果为特色课程开设提供资源,保障课程的生命与活 力。
  学科建设不仅要重视在学科发展前沿上的突破,更加要重视吸收和综合本学科已有的学术成果,尽快地转化为教学的优质资源,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科建设不只是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学科建设是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三、学科建设特色培育思路
  (一)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区位劣势,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加大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学校要积极营造科研氛围,激发广大教师进行科研,投身于学科建设。要注重学科团队建设,树立团队意识,改变学科建设中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现象。要营造优质的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尊重学术自由,提升学科的龙头地位。比如,吉首大学2010年制定了《吉首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吉首大学重点学科经费管理办法》、《吉首大学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吉首大学学科建设目标评估细则》、《吉首大学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学科建设的地位。
  (二)着力调整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优势学科
  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人才培养、科技成果的质量和针对性不够,服务社会的贡献能力不强等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盲目追求学科门类齐全,片面追求学科规模扩大,没有根据自身的性质、层次、类型、传统等确定重复学科不同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定位,人才培养趋同化、集中化。比如,吉首大学有除军事学之外的十一大学科,但是高水平的学科比较缺乏,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尤其工科等应用学科势力单薄,导致工科专业及其他应用性学科专业比例严重偏低,与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功能要求不相适应。特色优势学科数量偏少,分布不合理,与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的目标不相适应。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挖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建设优势学科,大力调整学科结构,整合有限资源。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本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师资源、基地和教学内容。只有在加强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在学科势力整体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特色学科。
  吉首大学按照学校“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加快调整力度,积极探索学科专业建设质量考核办法与预警机制,抢抓新机遇,力争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博士培养试点单位,形成以文理为基础,以工医管类学科专业为主体,其他新兴学科为补充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加强基础学科专业,优先发展应用性学科专业,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重点扶持与湖南西部及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构建起体现办学定位、学位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