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养|初二思想品德上册

  摘要:思想品德课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课堂教风感染学生;发挥课本知识的功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乐观、仁善、忠孝、合作等品质和意识,塑造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人格。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理想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25-01
  
  当前,青少年学生出现人格扭曲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是因为青少年学生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也很大程度地反映了教育的缺失,学校和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改变这一现象,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青少年学生,学校和老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理想人格的教育,而在许多学科当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理想人格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青少年学生人格扭曲现状
  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的影响,出现了逃学旷课,不学无术,甚至有些在外面参与偷、抢、砸、烧等严重不良行为;一些学生为了一些小事大打出手,甚至杀人,杀父母,或者为了一些小事离家出走,以死相逼家长,他们的行为容易走极端而丝毫没有觉得事态的严重。一些女生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是好学生、好女儿,而在外面摇身一变就成了“援交”女郎,她们很多只是为了赚些零用钱就这么做了,一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更别说羞耻了。一些不法青年靠偷、抢、卖淫、贩毒等不法手段获得了不少钱财,到处挥霍显摆,还讥讽和鄙视真正的劳动者,可见他们道德沦丧,人格扭曲之严重,已经到了非加大这方面教育不可的地步了。
  2.思想品德课的性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从学校走出来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专家,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里就明确地指出其课程性质是: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对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利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育
  3.1教师要率先垂范。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引领的模范作用。这样才能为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来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人格奠定基础。
  3.2建立民主型课堂教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如:对扰乱课堂的学生给予有限度的宽容,进行有效的疏导;敢于肯定对老师讲课提出质疑的学生,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敢于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失误等等做法,通过这样的做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自己的老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营造了融洽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有利于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格,这样学生的人格就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培育。
  3.3利于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培育。
  3.3.1利用课本知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利用初一年级上册的《正视自我,成就自我》培养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不要对自己的不足或做不到的事情而自卑自弃,或悲观失望;也不要因为自己的优势而骄傲自大。还有利用初一年级下册《多彩情绪》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把不利因素升华为有利的因素,避免不该发生的事情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再有通过对初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顺境与逆境》的教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遭遇挫折,面对挫折只有不悲观、不气馁、不放弃,就一定会战胜挫折,走出困境。通过以上的这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意志坚定,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3.2培养学生的仁善情怀。学生有仁慈善良的情怀,才能善待他人,乐于助人。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初三《关注弱势群体》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懂得世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关怀,而且我们能给予他们关怀。虽然关怀他人要付出代价,但是我们也会获得他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身心感到愉悦,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此看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3.3培养学生的忠孝胸襟。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具有孝敬父母,爱岗敬业,忠于祖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里相关内容的教学来进行。如初三第一单元里的《历史的昭示》提到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忠孝品质培养的内容。在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举出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非常注重对自身品质的修养,因为只有自身具备了忠、孝、仁、义的品质,这样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上来。
  3.3.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当前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淡薄,这不利于对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养成教育。如利用初一年级上册《聪明以外的智慧》这个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既要学会竞争,更要善于合作,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把难做的事情做好。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慢慢养成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各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优秀品质,逐步内化为人格素养,造就完美理想的人格,为青少年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