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那么,如何真正有效地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学会交流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太小,还没有合作的意识,如果此时就让他们以4人或6人小组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就会因学生的盲目讨论而浪费时间,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反而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让学生学会交流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1.同桌交流
  可以先通过“告诉你的同桌,你用了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同桌用这样的方法好吗?为什么”等这些通俗易懂且带有儿童语言的话语,去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
  2.示范模仿
  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着合作,比较有效。如在教学对口令时,我先和全班学生对口令,接着请一名学生和我对口令,然后再请两名学生自由对口令,使对口令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最后放手让学生同桌互对口令。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做好分工
  如一个人说、一个人听、一个人操作、一个人评价,然后互换角色进行,让学生逐步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当学生都认识了时间,会看时间后,我就说:“小朋友们不仅认识了钟面,还会看时间了。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时间,你们拨出来,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反应最快。”我分别说出两个时间,让学生拨出来,然后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拨对了没有。接着请同桌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时间,同桌轮流说时间、拨时间,并互相检查。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问学生:“你们都认识人民币吗?”学生们都说认识,我就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看看,先自己认一认,再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看谁认得的人民币多,把不认识的人民币放在一旁。可以请老师帮忙认识,也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认识。学生活动时,我巡视指导,看看有没有不认识人民币的学生,帮助他们认识。
  二、从二人小组过渡到几人小组
  当同桌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再过渡到三人小组,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要注意的是,由二人小组过渡到三人小组是学生合作能力的一个飞跃,一定要周密设计,不然就会乱。在确定小组人员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因素等来搭配,以强带弱,均衡组合。优化组合小组,是小组合作的基础。例如,在教学“8和9的分成与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对口令”活动,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8和9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水平,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选一个三人小组合作做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倾听、学习、评价。学生手里都拿着l~9的卡片,一个学生举起9的卡片,并说:“我出9。”第二个学生接着说:“我出2。”第三个学生说:“我对7。”最后三人同时说出:“2和7组成9。”这样依次进行“1和8组成9”“3和6组成9”“4和5组成9”……的对口令游戏。没等示范组的学生对完口令,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小声对起口令,这说明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活动了。于是我就随机放开各小组,让各小组进行活动。这时我深入到各小组,发现学生活动得很有序,很成功。随着年级的递增,由此再逐渐过渡到4至6人为一小组。在4至6人的小组中,小组长的人选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善于听取意见、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学生来担任,但人选不能固定。低年级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要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这样可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给予个人先预习和思考的时间
  1.课前预习,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比较丰富,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如果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就很难在上新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先预习课本,说:“你看见课本上都有些什么形状的物品?你在家里能找到这些形状的物品吗?请你带来学校。”由于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并收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物品,在课堂交流中就言之有物。
  2.独立思考,人人参与
  学生之间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有差异,反应快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其他学生就成了看客。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
  四、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一个问题以5~6分钟进行讨论为宜,不能只做个样子,在学生刚进入角色就催促他们抓紧时间完成;也不能给太多时间,如果学生已讨论完毕,教师就应组织学生汇报。
  1.培养倾听的习惯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不要一起说,如果每个人都在说,那么谁在倾听呢?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激励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大胆踊跃地发言,要使发言的学生具有一种代表小组的荣誉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2. 给予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的时间
  美国哈佛大学伯顿教授指出:“每个学生应当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应许可他进行长久的尝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也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己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他们的创造个性和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自主探索的意识才能逐步形成,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教师参与活动
  1.组织和引导
  在低年级的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教师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具体步骤及要注意的问题,甚至做示范,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当学生在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应做个观察者和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要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才不会出现东拉西扯的现象;对学生所说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给学生一个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空间。
  2.发挥主导作用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集思广益,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有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既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但要注意合作学习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对一些模糊的概念知识,教师仍要给予学生明确的答案。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