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过渡性引读的妙用】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法

  【摘要】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虽然常常用到引读方法,但对它理论上的研究认识明显不足。笔者以为,过渡性引读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写作特点,提纲挈领,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发学生由前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从而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这种教学过程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过程转化的纽带。
  【关键词】语文课 过渡性引读 妙用
  从教师教学效果来看,过渡性引读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它能帮助教师协调、组合教学,让分散的局部学习内容成为教学艺术的整体,保证课堂教学前后衔接,转换自如,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过渡性引读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特点。由于儿童内部言语尚未充分发展,过渡性引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行必要的思维转换和抽象概括。巧妙的过渡性引读应渗透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对比性和思想性。
  一、提示性过渡引读
  小学课文虽然文字生动、语言形象,但要弄清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角色现象,弄清作者曲曲折折的故事发展过程,对于一个少不经事的小学生来讲,也绝非一件易事。而且小学生的思维一旦参与课文内容的学习,往往会犯思维定势的毛病,就是一头钻进死胡同,也不知及时醒悟。要想实现感知内容的不断推进和变化,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进行必要的引读提示,将学生的思路及时予以导向。提示性过渡引读,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具体方法主要有删、换、添、调、比、补充等。
  二、迁移性过渡引读
  迁移性过渡引读主要用于内容相似的几个语言片段间的读段方法指导。如小学中年级独立阅读课文《翠鸟》一文,笔者以第一自然段作为学法指导的范例,根据课后要求设计:这一自然段写翠鸟什么方面的内容?作者写了鸟的哪几个部位?教师通过在电脑上作画,很容易让学生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翠鸟这种外形可爱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外形特点的语句,学生通过看电脑作画边读边议,认识了翠鸟可爱之处,认识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色彩,认识了文中三个比喻句所描述的形状,最后归纳学法“写什么――理顺序――抓特点”的读懂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进而运用学习迁移规律自读其余的各段,恰到好处地实现语言片断的教学过渡,又巧妙地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其他各段,使之获得实践能力。
  三、逻辑性引读
  小学课文脉络清晰,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并列,或总分,或承接,或因果,或转折――显示出极强的逻辑性。引读这些课文,就要首先掌握课文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让学生在读中瞻前顾后,层层推理实现句群关系间的过渡,犹如把“船”和“桥”指点给学生,让他们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彼岸。
  四、对比性过渡引读
  这种引读方法是教师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伺机从课文内容中找出两个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过渡引读,引导学生读懂复杂的长句。《翠鸟》一文笔者在引导读懂第三自然段前两句时,是这样进行引读的:这两句话先夸小鱼非常机灵,因为它懂得―学生接读第一句,教师揭示:多谨慎啊!对比之下,翠鸟就更机灵了,因为―学生接读第二句。教师揭示: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学生从中进行比较,体会到翠鸟机警的程度、动作的敏捷性方面都比小鱼技高一筹,所以它成为捕鱼能手。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小鱼的机灵衬托翠鸟的机警。
  五、思想性的过渡引读
  文以载道是小学课文一大特色,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教学任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提倡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即教学全过程以“春雨润物,点点入地”的方法,拨动儿童的心弦,使之思索、动情、明理,从而启迪儿童知荣辱、明是非、辩善恶、美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清澈的湖水》:小洁不满地看了一眼乱仍香蕉皮的小男孩,并紧紧攥着手中的面包纸,不让它掉进湖里。这个教学片段的思想教育,给学生的思想培养、理想教育的启迪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内容上看,小洁紧紧攥着手中的面包纸,是保护家园环境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抓住“不满地看”、“紧紧攥着”,实际上就是抓住了语言文字学习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从这儿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美的教育是准确而恰当的。再从教师引读的方式来看,教师不是单刀直入地点明思想教育的内容,而是凭借着引读艺术的力量,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和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训练过程进行的。用“你怎么读”巧妙过渡到“你为什么这么读”。这里教师巧妙地把语言感悟、表达能力方面培养自然转向思想教育方面。学生不但掌握读好这句话的方法,而且能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感情。一句“把自己的心与小洁连在一起了”,又启迪学生读好书,要将心比心,要”善解人意“的道德品质教育。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这种“读”,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
  (作者单位:鹤壁市湘江小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