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何尽早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不可缺少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不可缺少的能力。在当今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知识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多。对于小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 阅读教学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
  因此,要与时俱进,就得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正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眼光看问题,以一颗童心接近孩子,找准教学的起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数学。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在多种阵地上、以多种形式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设置课堂外教学情境,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1、课堂内的教学情境。
  (1)实体情境。实体情境法特别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寓教于趣,提高教学效果。
  (3)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由“动情”到“悟理”。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2、课堂外的教学情境。
  (1)动手实践,创设学习情境。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2)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如果能分角色朗读或进行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古往今来,教育家们都承认:学贵知疑,疑则有进。“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他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的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效课堂提问的设置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因此在教学中我做到:在45分钟的课堂里,以问题切入,以问题引导,以问题深化,再设置疑问;多一点为学生创造“显山露水”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提倡在解疑中“独领风骚”“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层层深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援引情境出发,激起层层波浪,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强调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朱熹也曾说过:“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形式多样。恰当的评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因此,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对小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赞赏和激励。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是的,每一片绿叶都有向阳的需要,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对答错问题的学生施以白眼。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较脆弱,各方面发展还很不完善,对此,教师则应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评价,尽可能多的给予褒奖,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但我们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迁移运用语言,感悟内化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对低段学生而言,阅读教学的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是一挥而就的。只有长期坚持阅读思考,不断训练,阅读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