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思路,找准抓手,有效促进教学模式推广工作_找准抓手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教学模式的打造与推�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自2009年冬季起,笔者所在省份先是由省教育厅在晋北怀仁市一中召开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接着省市教育教研部门围绕教学模式推�工作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和推进工作。2011年5月底,省教育厅又在晋南长治市长子县召开全省课程改革区域推进现场会。此次会议对教学模式推�工作再次进行了部署和强调。在2011年暑期全省教研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领导还亲自安排:2011年年底,省教育厅将随机抽调部分县级教育局长就课改区域推进和教学模式推�工作进行专题汇报和座谈。这些情况表明,教学模式推�工作的确已真正成为目前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必须认真落实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那么,如何进一步有效促进教学模式推�工作呢?结合本人对此项工作实践情况的调研,有如下的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进一步厘清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我认为,通俗地说,教学模式就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些教学的步骤、方法、流程、程序,是一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方法。这些相对固定下来的教学流程和步骤就是教学模式。
  是“模式”就一定会有优劣之分。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模式,是最大限度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也就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
  客观地说,对教育规律完全而正确的认识一定要以充分的实践和时间作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都能够那么到位和深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模式,肯定地说还不是能够完全符合教育的规律,应用这些模式也不一定就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产生”需要在充分的教学实践中,已经“产生”出的教学模式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教学模式没有“最好”(一劳永逸永远不变),只有“更好”。
  所以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所追求的是符合规律的教学流程和步骤,也就是符合规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进一步领会教学模式推�工作的意义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都十分清楚,这其实并不算是什么新课题或者新话题。甚至大家对于强行推�某种教学模式早就产生了一种逆反和抵制的心理。那么,为什么现在从上到下又“旧话重提”再谈模式研究和推�呢?
  我前边说过,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方式方法就是为目的服务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推�,应该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
  尽管课改已经十年,而眼下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普遍效率不高,活力不足,僵化呆板,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方相互埋怨,似乎都不满意。要改变此种境况,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要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宏伟目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核心内容,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散乱、低效、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关键。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推�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比较彻底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一句话,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推�是破解教学质量不高的有效抓手和重要措施。
  三、进一步把握教学模式推�工作的重点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产物。它既是教师具体教学方法的结果,又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产物。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提高。因为,有了思想和理念,就会派生出方法,派生出各种符合规律的、效果好的、许许多多的、不断创新的方法。
  所以说,在教学模式推�工作中,“研究和总结出若干种教学的模式”固然重要,但是,教学模式打磨和推�应用这两个“过程”才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模式推�工作中,我们就是要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宗旨,以改善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执教水平为目的。
  在教学模式推�工作中,工作重点应该是教学模式的“打磨”与模式的应用与研讨;工作的抓手是框架性导学案的编写与试用。
  四、进一步明晰教学模式推�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在教学模式推�工作中,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模式的成果是具有相对性的。我们在教学模式研究工作上的宏观思路,是从目前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处于散乱低效的“无模”的状态出发,通过模式研究来建构起符合规律的具有高效率的教学模式,最后再达到教师自己推翻模式、创新模式的“破模”状态。我们所期望的就是教师主体能够在“无模式――建模式――破模式”的过程中,逐渐感悟教育规律,逐步树立先进教育观念,反复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总结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教无定法”这种教学中最高的艺术境界。
  教学模式推�工作追求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观念的转变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学模式推�工作追求的近期目标,就是随着许许多多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教师的教在变,学生的学在变,课堂教学的效益在提高。
  五、进一步规避教学模式推�工作步入误区
  说到底,教学模式研究最终是要找到符合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要改变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优化课堂结构,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这一点是教学模式研究工作中我们不变的目标和原则。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偏离教学模式研究初衷和目的的现象仍严重存在,已成为大家熟视无睹的“误区”,这些误区已成为教学模式研究与推�工作深化的“瓶颈”。值得我们认真关注思考和及时加以解决。
  误区一,对其他学校已有的教学模式死搬硬套,简单模仿。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先进”经验顶礼膜拜。认为人家既已成功,经验肯定正确,“拿来”一定有效。如,到全国课改名校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立刻被该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吸引,便全套引进,连模式中哪个环节占用多少时间也都按洋思的规定“严格”照搬。此种情况,往往热闹一阵就会草草收场,毫无成效。要不,全国早就名校辈出了。二是对先进经验的产生往往只看眼前,只看表面,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如,目前大家都在推行“导学案”式教学。课堂上学生要发言,要讨论,何时充分预习的问题,其实是在课堂之外才能解决好的。而许多学校并不知晓这一点,只是将目光盯在课堂干着急。这就是不分析的缘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模仿也都只能是乱模仿。
  误区二,为模式而模式,简单追求模式“成果”。忘记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是要寻求按规律进行教学的方式。将教学模式研究低化为仅为总结出几种教学模式和办法。认为有了几个概念化的模式,就有了研究的成果。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教学模式的“研究”就只能变成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只能够是“邯郸学步”,机械模仿。这种在教学模式上,只讲形式不讲效果,只讲模式不见思想,只求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把教学模式研究完全功利化和庸俗化。这种情况,往往是有了“成果”,没了效果。
  误区三,在模式应用和推�工作上搞“一刀切”。对教学模式研究缺失应有的尊重和严肃;淡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将教学模式研究完全“行政化”。在教学模式研究和推�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模式的共性的特征,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研究与风格。这种做法,貌似重视教学研究,其实往往会导致作为研究者主体的教师热情不高,方向不明,手足无措,效果不好。诸如整个区域要求推行仅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学模式;对模式应用过程中各环节的表象性要求过死过多,如,操作的流程、占用的时间等规定。这种做法的生命力一定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