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app [趣读]

   趣读,就是有乐趣地读课文,就是饶有兴趣地读课文,就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给自己趣意盎然的感觉的阅读。    趣读,看起来往往是在表面上做出阅读的动作,但其过程是能够将阅读的思绪深深地带到文章之中的。这样的过程也往往表现出阅读的机敏和思维的灵动。读中之所获,也常常带有一些奇趣与妙趣的味道。
   教师趣读课文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自己趣读的方法与收获直接用于课堂教学,那时就是“趣教”。而“趣教”,又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所追求的一个比较高雅的层面。
   笔者常常用下面的方法趣读课文,也常常用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趣读课文。
   文中集美:用精选课文美句的方法,形成同名的微型美文。这种方法颇费心力,是高质量的阅读方式。如:
  紫藤萝瀑布
   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我伫立凝望,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课文变形:改变课文原文的形态。在这种“变形”之中体味、揣摩文章起承转合、过渡照应的妙处,揭示文章结构层次的奥秘。如:
  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课文变形)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多角概说:对课文、对情节、对人物、对事件等进行反复的“一句话概说”,以达到对课文、对情节、对人物、对事件的多角度理解。如:
   《故乡》里的中年闰土:一个身材增加了一倍的人,一个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的人,一个脸上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的人,一个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的人,一个头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的人,一个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的人,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样的人,一个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神情的人,一个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的人,一个拿起烟管来默默吸烟的人……他是一个像一尊“木偶”的人,是一个外形穷苦、心情愁苦、语言悲苦、精神困苦、生活劳苦的人,是一个饥寒交迫、在磨难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的中年农民……
   《台阶》中“父亲”:父亲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是一个终年劳作的人,是一个是老实厚道的人,是一个有生活目标的人,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是一个不怕千辛万苦的人,是一个为做新屋而兴奋的人,是一个尽一切力量为自己的新屋而劳作的人,是一个好强的人,是一个终于在新屋建造中伤了身体的人,是一个在新屋建造过程中逐渐老去的人。他是十分勤劳的父亲、非常节俭的父亲、需要尊重的父亲,是一位有志气、不甘人后、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精神、有坚韧不拔毅力的父亲……
   朗诵设计:就诗歌的朗读进行“角色设计”与“角色分配”,在此过程中尽情地品味、咀嚼、欣赏、揣摩。如:《秋天》的诗歌朗诵设计:
   朗读基调设计:轻声,女声清脆,男声厚实。
  情感基调设计:第一二节喜悦,第三节留恋。
  配乐主体乐声:短笛声。
  特别处理:最后一句三步轮读,声音渐慢渐小。
  (男领)
  秋 天
  何其芳
   (女领)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男领)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男女领)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男合)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女合)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众合)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女领)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女合)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男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男合)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女合)(反复)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数字连缀:在句子中运用特别的数字来不断地概说、分析课文内容,发现文中的美点与规律,同时深读、美读课文。如用“两”字来研读《卖油翁》:
   第一段中:①有两个词对陈尧咨进行了概括介绍:“善射”,说明他的特长;“自矜”,点出他的弱点。②有“睨”和“微颔”两个词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睨之”表明卖油翁对举世闻名的善射者的射技不以为然。“微颔”是对陈尧咨射箭的技巧略表赞许。③写了陈尧咨的“自矜”与卖油翁的“微颔”两种不同的神情态度。正是这“自矜”与 “微颔”两种不同的神情态度,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置了悬念。
   第二段中:①有陈尧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两个连续的问句,两问都含有轻视对方的意思,也表现了十足的自信。②有两个地方写出了陈尧咨的神情及心理的变化:一个是“忿然”,一个是“笑而遣之”。转“忿”为“笑”,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也表现出他在事实面前毕竟还是能接受道理。③有卖油翁的两句话――“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前者的语气里含有一种微微责备的味道,后者多了一个“亦”字,表现了自己谦逊与朴实。
  课文中:①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是一刚一柔:陈尧咨骄傲自大,卖油翁沉着稳重。②课文中有两个地方写出了卖油翁身怀绝技,一是对陈的射技“微颔”,这里是“暗写”;一是“酌油沥之”的表演令人惊叹,这里是“明写”。 ③课文中有两个地方给人以意外,激起了故事的波澜:一是面对陈尧咨语气不善的质问,卖油翁竟是轻巧平淡地回答“无他,但手熟尔”;一是面对陈尧咨的忿然的斥责,卖油翁竟能以 “酌油沥之”高超技艺来让他无话可说。④两次出现“手熟”两字,这在全文极为重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课文的主题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可以理解为:课文表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可理解为 :技艺专长,熟能生巧,不值得自我炫耀。
   妙句撷取:从不同的课文中撷取妙句、美句、形成特别的知识板块。如笔者曾经写过一篇《趣读》短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趣 读
   咱俩还是好朋友
  雪,更大了……
  在晶莹的泪光中
  就在这一瞬间
  上面是几个作文题,简洁的文字中充满了悬念。一看到它们,就觉得它们活泼而美丽,你不禁会思绪翻腾,开始编织心中的故事……
  然而当你再仔细地品味时,你会惊奇地说:啊,这几个作文题原来都是课文中的句子!
  从课文句子中寻找美妙的作文题,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儿,类似这样的阅读,就是我们所说的“趣读”。
  “趣读”真有意思,你看,我们又找出了下面这么多的记叙文题――它们一经离开课文,就有了自己独有的、全新的、丰富的内涵: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 (《花市》)
  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的心猛烈一震 (《这不是一颗流星》)
  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看戏》)
  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论“基本属实”》)
  这就是全部经过 (《第二次考试》)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散步》)
  最能干的人 (《傻二哥》)
  真是个细心人呢 (《枣核》)
  纯真的心 (《我的老师》)
  他不满足于这点成绩 (《挺进报》)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荔枝蜜》)
  海的美就在这里 (《听潮》)
  愉快的笑声 (《海滨仲夏夜》)
  当我知道了这一切 (《致黄浦江》)
  比梦更美 (《致乌兰若娃》)
  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从宜宾到重庆》)
  欢欢喜喜过个年 (《白毛女》)
  真是个怪人 (《陈毅市长》)
  人民永远记住他 (《有的人》)
  正想偷懒时 (《藤野先生》)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
  还可以变一变思维的角度。如下面的“文题”,还都是回忆性的呢:
  最使我难忘的 (《我的老师》)
  这都是我童年时代的故事 (《榆钱饭》)
  每当我看到它 (《一件珍贵的衬衫》)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生命的意义》)
  直到如今还是个谜 (《从宜宾到重庆》)
  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记一辆纺车》)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 (《人类的语言》)
  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 (《背影》)
  我应该感谢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想到,课文其实就是一个美丽的海洋,每一双稚嫩的手都可以从中掬起自己喜爱的小浪花。谁也没有说过学习课文就一定要那么守规矩,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带着自己的兴趣在课文中遨游。也许,你的发现会被人评价为“妙手剪裁”呢。
  文中选文:从长文中“选”出一篇完整的、堪称范文的短文,既可以进行选点阅读,又可以进行作文指导。如:
  我的长生果(文中选文)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另外,还有“论证证明”的方法,如证明《望月》全文的结构是“对称型”的;还有“变体阅读”的方法,如将《被压扁的沙子》读成“议论文”;还有“课中之最”的方法,如品味出《云南的歌会》中的几十个“最”;还有“创新说法”的方法,如:对死亡的描写最为出色的课文是《伟大的悲剧》,观察点的变化最为丰富的课文是《小石潭记》,流动速度最慢的课文是《热爱生命》――缓慢流动,流动速度最快的课文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快速流动……
   趣读教材的方法越多,教师动的脑筋也越多,阅读的收获也就愈加奇妙。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教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