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效能感具备什么样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新型教学工具在提升教学效率、增加教学容量、培养学生兴趣、改善课堂气氛等方面教学效能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规律的认识,其实际教学效能值得追问。本文以小学课堂PPT应用为例,总结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分析了影响信息技术发挥教学效能的因素,并探讨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PPT;教学效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以PP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小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运用PPT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部分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显示,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并未显著改善教学质量,甚至出现了质量的下降。这说明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教育效能亟待开发。
  何谓效能
  效能最基本的解释为系统达到目标的程度,或系统完成某一任务要求的程度,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事物与人的状态特征。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效能是指“选择适当的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去正确完成目标的能力。
  教学效能就是达成预期教学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具体而言,就是协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水平和能力,它包括:数量,质量,效果,影响,学生满意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教学效能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效能的重要依据。
  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分析
  1、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PPT集文字、表格、图片、音频、动画、网页、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为一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将黑板上无法传递、原本看不见、看不清的信息带到课堂,使整个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难点问题简单化,加快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有利于增加教学容量。PPT灵活快捷、表现方式多样,教师可以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消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同时PPT能够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大大提升授课时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PPT可以把优美逼真的音响、色泽亮丽的画面、具体可见的形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经典“搬上”讲台,使学生能近距离的聆听“大师的教诲”,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学习活动,多感官的获取教学资源,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4、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PPT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优美动听的“吸引式学习”,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因素分析
  PPT教学效能潜力巨大,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最优作用,有时甚至不及传统教学工具,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其辅助教学规律的认识,走进了PPT使用的误区,如“书本搬家”、“舍本逐末”、“满堂灌”等。正如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听命于人的目的,只是在技术的使用者手里才成为行善或施恶的力量,影响PPT教学效能是相当复杂和多元的,笔者认为有要由以下几点:
  1、物理因素。通常是指承载PPT教学任务的设备和环境条件,它决定着PPT的展示力。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在面对清晰亮丽的画面和悦耳逼真的声音时更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PPT投影设备的老化、音响过大或过小、屏幕反光性能下降、环境光线调整不当等问题均会使其教学效能降低。
  2、PPT设计。PPT教学的精髓在于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复杂的问题变为形象化、具体化和易于理解,恰当的PPT设计是提升PPT展示力和教学效能的基础。教师在设计PPT时,信息量过大或者过小,信息内容缺乏内在组织联系,表现形式和技巧粗糙,都会形成学生的理解瓶颈,造成教学效能的降低。
  3、沟通效率。即教师的讲解力和学生的反应力,它是影响教学效能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讲解力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PPT展示的内容用最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并得到理解和记忆是讲解力的核心。学生的反应力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主要的表现就是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这也是教师的教学步伐和节奏是否调整的重要依据。
  4、责任意识。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受任务、功利等的影响,贪图方便,不顾实际教学效果甚至放弃教学责任心的现象是降低PPT教学效能的重要原因。“不善于”、“不会做”PPT是教学技能的缺乏,要强化知识培训;“不愿学、“不愿做”PPT是教学态度的背离,要强化责任意识。
  大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措施
  1、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PPT辅助教学之间的关系。以PPT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工具有许多优点,教学效能潜力巨大,但传统教学手段仍然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且至今以后仍将被广泛采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第一目标,扬长避短,把握好PPT等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组合方式,当用“一支粉笔”就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可以不必使用PPT等信息技术。
  2、强化PPT设计,提升PPT展示力。要掌握信息适量原则,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满堂灌”;要理顺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联系,不可照抄课本,尽量达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一目了然;PPT表现的形式和技巧要随教学内容转变而有倾向性,要通过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网页的有机组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注意力。按照功效、实用和量力相结合原则,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沟通效率。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师生课堂的互动,使PPT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当好“节目主持人”,根据课堂气氛的反馈调整教学的步伐和节奏,适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的转换交替。教学中,要营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的氛围,正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实现双方的深入沟通。
  4、提高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以PP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课堂教学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多层面的,包括PPT前期制作、教学资源整合、语言表达、驾驭课堂等。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PPT使用水平和设计技术,深化对教学的理解,提升调控课堂氛围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强化教学责任意识,端正对新型教学工具的认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解决了许多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为根本,改善教学环境,强化PPT设计,加强双向交流,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罗珉.德鲁克的效能与效率理论解读[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1):29-35.
  [3]李宏伟.技术的价值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5):13-17.
  [4]谢同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效能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