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因为这很容易窒息他们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他们十分有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倾向于把孩子当成木偶,给她洗,给他们吃,好像他们是布娃娃,我们总是不停地认为孩子不会做事,不知道怎样做。然而,他们确实必须会做一些事。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了他们的智慧,可以学会怎样进行活动,我们对他们的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帮助他们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有益活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对于进入幼儿园的每一名幼儿来说,学会最基本的自理技能,是在幼儿园学习阶段中必须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未来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学习科学知识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基础。然而对于只有3-4周岁的小班幼儿来说,做好自理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进入幼儿园后,许多幼儿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小班的幼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的提高处理各种日趋复杂的自理能力呢?
  幼儿自理能力是指要亲自处理自己或身边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它是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生活所必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即"幼儿生活的自理、幼儿学习的自理、幼儿人际交往的自理。"而本文是以幼儿园教师视角出发,研究对象是刚入学的3-4周岁小班幼儿,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即培养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睡眠、饮食、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是该阶段幼儿学习的重点任务,也是长期以来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容易轻视的部分。故此,本文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研究核心,这也符合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首个幼儿教育目标,即"健康――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一、在做游戏中,学习生活自理的细节
  依人的成长规律,3-4周岁的孩子基本已有了主动的自我意识,且言语表达能力和各种动作能力进步迅速,有意识地要求脱离大人的帮助,很多时候表现出活波、好动,事事好奇,喜欢到处摸摸、看看;不喜欢大人抱着,也不愿让大人拉着手走,愿意自己行动;喜欢看到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表现出想一起玩耍的意愿等等,大多也较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此时幼儿的自理能力开始有了逐步展现的可能,老师可顺应孩子们的发展意愿特点,他们已有的协调性动作发展水平上,略微超前地提出生活自理行为能力的要求,通过讲故事和做简单的游戏方式来引导和帮助孩子学习。
  例一:引导幼儿学会哪里拿来的东西,玩耍后都要放回原位。可组织班上的孩子组成两个小组,比赛将道具小货物(小衣服、小鞋子、小本子、玩具等)分别搬到指定的地方;在做游戏中,老师要将生活中要把物品有秩序的摆放的观念传达给孩子。例二:帮助幼儿学会穿衣的顺序。可组织孩子们给小娃娃穿衣服,看看谁穿得最好,穿衣服的顺序正确。老师可以先示范给孩子们看,且将其中的过程顺序编成小儿歌:"小小花衣真漂亮,娃娃抬头把衣穿,领子空空……,然后让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试着给娃娃穿,老师再逐一补充式的帮助。轻松、愉快的气氛能让孩子们感觉到生活自理技能本质只是一种游戏,这有助于幼儿从内心上接受它,将思维意识与行为统一起来。例三:幼儿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的湿湿地,于是我告诉幼儿洗手前先把长袖子"变"短袖,水龙头开的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还配上了洗手的儿歌"打开水龙头,小手冲一冲,摸摸小肥皂:"小肥皂,你好!"手心搓搓,手背搓搓,轻轻水利洗一洗,拿条毛巾擦擦干,看我的小手真干净!" 。"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幼儿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幼儿们不会用肥皂,我让幼儿开始了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幼儿看到手上那儿脏乎乎,就把肥皂来来回回的擦在那儿,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幼儿们可兴奋了,在玩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了。幼儿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了肥皂。总之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运用这种活动试来引导孩子,一般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在同伴的相互帮助中,体会生活自理的乐趣
  3-4岁的幼儿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强,开始逐步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感受别人的感情,这就意味着此时的孩子能够接受在老师的启发下产生关心、帮助等他人的行为。这个特点可以很好的运用在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在帮助孩子们摆脱父母喂饭的习惯,可以做一项类似游戏的进餐训练。首先要教会他们使用勺子独立吃饭。老师可以先向孩子们讲解吃饭的各种正确的动作,同时示范给他们看:身体坐端正,一只手拿勺子;另只一手扶碗,眼睛看着碗,微微低头吃。当然光这样示范式的教是不够的,因为3岁多的孩子注意力水平低下,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目的性较差,常常东张西望。要确保他们能有意识的记住吃饭的步骤,必须要借助形象生动、具体的能引起他们强烈情绪的事物。建议老师可以准备长柄的勺子,且这个柄要比一般的勺子要长,这样孩子们很难将饭送到自己的嘴中,但是可以通过同桌的两个孩子互喂的方式,才能吃的。这样不仅能吸引到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孩子正确的掌握吃饭的步骤,同时,能让他们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然后,再发给他们再常的勺子,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喂饭,经过这样反复练习,相信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家庭是确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巩固的最佳阵列地,家长应与幼儿园共同配合,一起来担负起在教育孩子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权利与义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与家长进行适当的沟通,可以是与个别家长的交谈,也可以开家长会,集体式的交谈,将孩子在幼儿在园所的表现与幼儿在家情况做及时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技能告诉家长。在家庭中,家长应"主动放权",不能剥夺孩子们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的工作,如自己吃饭、穿衣服、上厕所、洗洗自己的小手帕等等,将幼儿园中学会的技能寓于实际的生活中去,并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表扬,让他们拥有自信,乐意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家长与老师能够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配合做好纠正他们行为的教育措施,从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协作促进孩子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