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带动全球贸易结构转变 2018金融危机最新消息

  图/本刊资料库      世界经济板块目前正在大幅转移,全球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变。香港贸易发展局(以下简称“香港贸发局”)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储蓄率提升、内地增加本土需求以吸纳过剩产能,使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酝酿成型,纠正全球失衡问题。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前景审慎乐观,有望于年底前逐步改善,并于明年收复更多失地。 针对全球贸易结构的变化,香港贸发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表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的消费者由于受家庭去杠杆化、增加储蓄和消费意欲低迷影响,改变了生活方式和购物喜好。他们更会倾向光顾折扣店及大型超市,并购买实际、耐用和物有所值的产品。 梁海国认为,这种消费模式将会持续下去,企业宜掌握消费趋势的转变,制订适当的产品及推广策略,并加强供应链管理,以保持在传统市场的份额。他说:“当经济开始复原,释放消费需求时,电子消费品及玩具等将有较强劲的反弹。” 鉴于传统市场整体业务不能在短期内返回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他建议企业宜放眼中国内地、东盟等新兴市场,以分散业务,增加产品销路。他指出,新兴市场区内经济体系基础稳健,除了经常账盈余外,还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及丰厚的本土储蓄。另―个有利因素是区内政府重新平衡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把重心由外围转移至内部。
  梁海国预期,中国内地率先从全球经济衰退中复苏,并再次成为增长轴心;其他经济亮点包括越南、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东盟中产人口超过7500万,他们对价格相宜、款式时尚、安全合用的消费品需求势将上升,消费者的品牌文化亦日渐成熟。” 梁海国表示,新兴市场的零售商日渐壮大,喜欢直接向外国供应商订购产品,以节省成本;而小型零售商也会组织采购合作社,集体向海外供应商采购。“与成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的买家更加关注成本,愿意接受较低但合理的品质标准,而每次订货量则会较少。除了商贸展览会外,他们亦乐意使用互联网、印刷版和电子版商贸杂志进行采购。”梁海国说。企业可把握机会,通过这些平台,向新兴市场买家推广新产品。 香港贸发局福建代表罗焕钊建议,内地企业可借助香港这个国际贸易平台,共同把握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商机。他表示,包括香港贸发局在内的香港各类机构在全球建立了广泛的商业网络和人脉,拥有发达的商业信息,内地企业在香港可以找到相当多融资和合并重组的信息,目前不少内地企业也已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获得了拓展贸易渠道的大量资金。
  “此外,从出口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福建出口跌幅较小,反映出福建企业产品结构对市场具备相当的敏感性。但福建产品目前在产品设计和服务上。时尚和创新元素还有待加强,这些恰恰是香港企业的强项。”罗焕钊对本刊记者说道。 同时,罗焕钊也表示,内地市场对香港企业的吸引力也在日益增强,香港许多品牌也在寻找适合的切入点进入内地市场。他介绍,福州、厦门等城市都有着不错的市场辐射能力,很多香港企业都有意与这些区域的代理商合作,寻觅商机。他还表示,海西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港商尤其关注海西的物流和金融服务业的商机。他以物流业为例,香港企业在大物流建设和信息产业提升上有着不少优势,也拥有很多物流人才,这些方面闽港都有很多共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