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小学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把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想办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儿童的兴趣易激发,但稳定性差。因此,教师要让每节课有新意,并采取措施使学生对不断有新意的课的兴趣转化为理性的求知欲。如小学中高年级,可设计些有层次、有高度、形式新颖及带有童趣的“聪明题”,吸引学生探索,使其有“我做出聪明题”的骄傲感。这是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的重要途径,它能吸引学生逐渐把学习看做一种乐趣。
  其次,要讲究语言艺术以启迪学生动机。生硬无力或说教式的语言会使学生听之厌烦,讽刺挖苦的语言更让他们畏而远之。语言形象生动幽默,迎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简练准确,声调抑扬顿挫,再辅以眼神、手势等态势语言,都会让学生处于最佳接受状态,从而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新知并感受数学的美。
  第三,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是使学生形成数学求知欲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对学习对象的关注。如投影仪、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教具的合理搭配,可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进一步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鼓励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多满足于“知其然”,而少追究“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结果,而且更要重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出独创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课时,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课本上的‘剪拼法’是否可以改成‘撕开来,再拼合’(如下图)呢?”
  学生认为与课本上的“剪拼法”相比,“撕开来,再拼合”自由度大,易操作,更具任意性、一般化,其结果更让人信服。又如,一学生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180°时,指出除了用测量角度的方法和剪拼法外,还可以通过折叠法去验证。(如下图所演示∠1+∠2=90°,从而易得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实践和理论可以证明学生的意见是正确的,而且富有新意,很有价值。只要掌握撕角和折叠的做法要领,则操作和理解往往一气呵成,学生学起来轻松有效,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倡导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引进课堂,使学生在知识上互补,学习方法上互鉴,形成民主尊重与信任的人际关系,同时让知识的形成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凸显合作交流;要提倡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
  四、促进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教师要留有空白,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展现才华的时间和舞台,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去讨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尽全对甚至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或给出正确答案,而要尽可能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用激励性的言语,引导学生找出错因,发现其“闪光点”,启发他们继续探索,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2.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地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无论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还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都始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因为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师在今后数学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为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培养目标而不懈努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