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现代化杂志 假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将于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不仅描绘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吹响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号角。那么,作为学校又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召唤,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更应该体现为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代化。
  一、更新理念,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教育思想指引着学校办学的方向、个性与特色。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是简单的新旧取代,而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发掘与提炼,不断扬弃和整合,不断清晰与丰富,不断内化与升华,它经历着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站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深层次审视了推动学校向更高目标持续发展存在的思想方面的问题:一是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与学校发展的高端定位不相适应;二是教师队伍的职业境界与学校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三是传统“功利教育”的思想还在左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为让全校上下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我们学校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本质,努力建构生动而有深度的“学校表情”。
  1 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生表情。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做到“基础扎实、人格健全,个性和谐、敢于创新”。实施学生发展“六个一”工程,即让学生读懂一本好书,课外阅读量达250万字以上;留下一件值得珍藏的作品;擅长一项体育活动;掌握一项艺术特长;获得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参加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2 勤奋进取、自豪幸福的教师表情。教师在奠基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做到“师德高尚、观念先进、教艺精湛、气质高雅”。具体表现为:教师能认识自己教育生涯的价值,并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人本思想融入课程,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能主动探讨教育的策略和技术,并在其中获得教育的成功感;与学生建立起“和谐与合作”的师生关系,同学生分享生命的智慧,享受教育的快乐。
  3 民主平等、个性张扬的学校表情。学校是生命成长的环境,学生、教师都应该在其中获得一种幸福感。我们追求“文化厚重、民主平等、质量优异、个性张扬”的学校发展目标。具体体现在: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系统建构人本教育思想;制订科学的教育实施方案,全面、持续地进行实践探索;建构开放性的学校教育环境,培育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整合课程,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而教育内容现代化主要体现于课程上。在目前课程实施三级管理的体制下,存在着地方课程落实得不好,学校课程开发不科学的弊端。难以满足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闭锁,知识视野相对狭窄,特殊才能无从施展,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针对以上弊端,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立足于生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生表情,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拓宽课程领域,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1 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构建生活德育课程。我们以养成教育为主体,遵循“生活德育”这一课程宗旨,在生活中引导和规范学生的修身行为。一是精心营造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时时启迪着学生奋发向上;《弟子规》《养成教育歌诀》《八荣八耻铭心怀》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浸润孩子的心灵;真善美、礼义信等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无声地熏染孩子的性情。二是养成教育从生活小事抓起。如,尊重别人从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做起;文明礼貌从“轻声慢步,右行礼让,微笑问好”做起;感恩学校从讲究卫生、主动捡起校园的纸屑,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做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教育的素材。三是寓德育于活动中。我们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每月一主题”活动。如,三月为爱心奉献月、五月为民族精神月、七月为科技节、十月为读书节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受到教育和熏陶。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构建探索实践类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形成由“学科”和“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因此,开展富有成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而且是完善新的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本着“点上深化、集中攻关、成果共享、全面推进”的原则,我们实施了教师第二课程拓展计划,加强了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每位干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岗位、自身特长进行课程开发,组织3―6年级学生分别围绕地域、物产、风俗等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实施“社会课堂”计划,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游学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2011年6月,我们分别组织学生到临港海克斯波、污水处理厂、杨家山里革命老区等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同大阅读活动、研究性学习、亲子互动有机结合,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 立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特长。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发展。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我们还把富有专长热心于教育的家长请进学校,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开设了管乐、民乐、合唱、舞蹈、书法、绘画、剪纸、手工、围棋、摄影等课程,利用每周三下午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特长培训。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不仅形成了家长、社区人士参与教育、管理的开放办学的好局面,而且有力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三、以人为本,实现师资队伍现代化
  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制约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能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致力于生成勤奋进取、自豪幸福的教师表情,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确立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建设优良的教师集体是形成良好校风的根本保证。我校把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思想提升上,注重学习引导和榜样示范引领,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范,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先进的典型带动人;将教师、学生、家长三级评价纳入评价主体,以完善的机制评价人。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课程领导力。首先,我们根据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研究中心组,加强课程管理。其次,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学校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摸清学情,抓准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研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引导教师教学创新。最后,加强对教学研究的领导,积极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提高校本教研的工作质量,创建研究型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 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以自培、互助、共享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通过实施“三大”工程,促进教师梯队的均衡发展。一是“青蓝工程”促新教师成长。实行学校干部、骨干教师“带徒制”,每人至少带一名徒弟,对新教师从教育理念、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全方位加强指导,使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借鉴青岛台六“青蓝工程”考核机制,探讨实施师徒捆绑式考核,使新老教师一起来发展,一起来成长。二是青年教师的“成才工程”,强化青年教师在教学特色、科研特长、课程开发、班级管理等多元能力,为其定目标、压担子,通过各级各类比赛促其成才。三是骨干教师的“名师工程”,骨干教师通过承担培训、带教任务,主动承担科研课题,发挥好引领辐射作用,连续两年共培养15名优秀骨干教师到城区其他学校任教。
  为打造优秀骨干教师群体,学校引导教师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每位教师在深入剖析自己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拟订发展措施。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提供专业支持,为教师打造成功的绿色通道。借鉴名校发展经验,组织“异地学徒,追逐名师”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行动研究。建立起教师读名著、学名师、成就自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采取专家行为跟近式指导,为每位教师配备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名师的书籍或教学光盘供教师学习;通过与名校联谊,互派干部教师异地顶岗、置换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科学管理,实现管理机制的现代化
  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但不可否认,当前我们的学校管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低效高耗”的现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往往成为对立面,较多地表现为管制与监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的管理已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为此,我们从致力于生成民主平等、个性张扬的学校管理表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理念。对教师的管理不仅仅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通过民主意愿、个性张扬、权力平等来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同时着眼于教师的潜能开发、价值创造和自我发展,实现学校的事业价值与教师的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让每个教师都有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这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能使教师在工作中真正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努力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和谐管理的新境界。
  “一流的组织在于模式和标准”。我们在学校原有管理职能部门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学校能级管理层次,实行扁平化的能级管理。在常规管理的运行中,实行行政值周日记制和周工作汇报制及项目负责制,这种扁平化的能级管理,增强了管理的自主性,使管理的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增强了管理的执行力,提升了学校的领导力。同时,我们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办法管事”,通过民主方式,制定制度管理体系,如,《教师考核办法》《教研组集体创优考核办法》《学科带头人推荐考核办法》等,以评价来实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导、激励和发现。我们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强调人文关怀与情感管理,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彼此理解与支持,崇尚团结与协作的文明、亲和的校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