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_有效课堂提问初探

  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有效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虽然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已成为不少老师的共识,但仍有不少老师为提问而提问,问题设计得不精不当,起不到预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文本挖掘不深,目的不明。2.备课不精,随意性大。3.束缚有余,开放不够。笔者认为只有老师深入研读文本,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拓展性、实效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化解重难点,并走出文本,畅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中。
  一、深入钻研文本,把握文本内涵
  文本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最重要依据。老师首先要通读文本,弄清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儿,单元是如何组合的,在这一单元中居于什么位置?重点难点是什么?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就可以高屋建瓴,成竹在胸,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提高效率。对于这一点,笔者的认识也是循序渐进的。记得在上学期我对全县上了一堂教学公开课,我进行了试讲,课下,教导主任问我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时,我险些结舌。是呀,不知道自己在这节课中该做些什么,所有的设计或其中的问题都会游离在学生的学习之外,是无效的。后来的一番建议让我意识到了解教学目标是设计一节好课的关键,如果不了解教学目标及课程标准就设计教学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精彩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找准提问切入点
  光研读文本还不够,还要研读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才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在备课时就思考如何向学生讲明白,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表现了它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为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组织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青海高原,边塞风光的资料,有关柳树的特点和生长资料,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笔者有意将学生从未知区领入到已知区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提问在兴趣点上。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示儿》这首诗时,我以作者身份把学生带入南宋时山河破碎的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说说所了解的那段历史。这时,我又适时告诉学生作者临终不忘自己的祖国,感到深深的遗憾。把他的儿子叫到床前做了交代。学生听到这都感到惊奇,此时我适当地引出了低沉课文朗读,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2.提问在疑难点上。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课文《长征》的三四句诗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五岭和乌蒙山连绵起伏,诗人却说他们像细小的波浪和泥丸,这不矛盾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畅所欲言.
  3.提问在发散点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课文《草原》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主客可能说些什么呢?大到民族大团结,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小到草原美景,主人的热情好客等,把你想到的写在书上。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得到了多向发展,使课堂增添了许多生存和精彩。
  4.提问在情境之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在苏教版六年级课文《麋鹿》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看完有关麋鹿的图片和活动的录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珍稀动物,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保护区,以及我们该怎样保护珍稀动物。这一环节既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悟文本内容,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我稍作等待,给学生思索和回忆的时间,学生思绪如泉涌。
  三、还提问权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平时笔者会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例如在人文性特别强的课文中,笔者大多会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时间长了课堂就渐渐地活跃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实现了,例如:课文学到这儿或者学完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疑惑,想说点什么?时间久了学生就自觉吐露心声,思维也活跃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提问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就一定能让课堂因提问而精彩,因提问而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