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应该怎样珍惜资源作文 [作文的资源就在生活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目前,世界各国写作教育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写作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具备的一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必须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作文没有材料,很多学生为这件事苦恼。实际上作文的材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看我们是不是发现,去寻找。有一次上作文课,我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件特别让人感动的事,题目自拟。我先对他们说,这件事首先是你特别感动的,这样才能去感动别人。同学们思考片刻,马上有同学举手了。
  那一次很多同学都积极举手发了言。等作文交上来时,我发现这次作文大多数写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我想这离不开生活。
  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从社会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体会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当生活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时,语言的激流就会宣泄出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我时时铭记于心。按惯例,每到周末我都要给学生布置一项“小练笔”的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去自由选材。一个男同学曾这样写过一篇《妈妈,谢谢你》的作文,文中写到:我得了慢性肾炎,几年来,妈妈一直不辞辛苦地关心我、照顾我。有一段时间每天两次把煎好的中药按时送到学校,看着我吃下去。还陪我到外地去看病……她从来不说自己辛苦。通过妈妈的精心照顾和治疗,我的病终于好了,我非常感谢妈妈!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用心灵感受生活,用心灵与生活交流,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许多美好的文章就会从生活中来,那么到哪里去找作文的材料呢?
  一、动情点里有作文的好材料
  引起我们感情起伏的动情点,一定有作文的材料。一个人总是有感情的,引起我们感情的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这就是动情点。大喜大悲就是作文的材料,小喜小悲,也有作文的材料。教育学生要带着感情去观察、寻找材料。
  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感情。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二是要带领学生到现场“看”。
  三、就地摄取素材观察
  经常接触的,不一定就是熟悉的。比如学生写“我的小房间”,学生天天生活其中,时时举目可见,但不一定都能写好,原因是没有留心观察。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就地观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教室、队室、院内……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要时时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前段时间,杭州湾大桥的前期准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举行大桥的奠基仪式的地方又离校不远,有不少学生前往观看了奠基仪式,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那里人山人海。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的去参加奠基仪式。杭州湾大桥是世界第一大桥。大桥建成后,慈溪将成为上海的后花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果没有亲眼所见那热闹的场面,文章就不会写得那么精彩。
  学生进入中年级之后,我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积累素材。第一类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我的足迹》或《随想》;第二类专记他人的,总题目可为《我周围的新鲜事》。这类记录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短文,只简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四、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事物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事物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五、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巫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