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信息技术课的原因浅析_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硬件设施不完善   计算机硬件的配置是一个学校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础,这也是农村学校在硬件配置上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一个共性问题。农村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加之政府在学校硬件配备投入方面倾向于城市,造成了各农村学校对硬件配备的投入不足。许多学校只有一个不成规模的小机房,再加上维修力度和经费的不配套,使机房中能用的机器寥寥无几。大多数情况下是几个学生共用一台机器。由于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学生在其他时间很难接触到计算机,上课时势必会造成大家“抢”计算机的局面,既影响了课堂纪律,学生在学习方面又很难去自己动手操作。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会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对这项技能的掌握。而教师要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维护秩序和计算机分配当中去,留给讲课的时间特别少,影响了讲课的效果。
  要想彻底解决这种局面,除了政府和学校的适量投入外,教师也应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做到计算机和所有学生都不能闲置。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的维护知识,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让有限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去运转。
  二、教材使用不规范
  1. 教材渠道不统一。由于国家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因而在教材的编制上也出现了多种版本。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上下两个学期使用的教材根本就不是一套,造成了知识的断链或者重复。甚至是地方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材不统一,使各个学校的教师们无法沟通学习。
  2. 教材内容不适合。教材编写者在制订教材时,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城里的学校进行编写,而忽视了农村学校的硬件配置问题。农村教师在拿到教材后有些内容连自己都没有见过,更不用提教授给学生了。
  要说硬件是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基础,那好的教材就是学校开好信息技术课的保障。要想很好地解决教材问题,不是我们教师就能解决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但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编写制定出适合本学校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并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人家好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本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路来。
  三、“探究方法”使用不当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然而由于农村和城市学生所处环境的不同,从而造成了这种方法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为计算机课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些知识根本不是探究出来的,这一点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更为突出。
  而自主探究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会用到探究方法,但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合理的运用,教师要适当的点拔,掌握分寸,引领学生去探究。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而去探究新知识,或是提醒学生应该探究的方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四、操作方法不当,道德培养被忽略
  1. 基本操作方法不当。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被赋与了许多新的功能,而计算机当初最基本的功能却被大多数教师所忽略。由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本身是半路出家,基础不好,从而导致了学生会操作鼠标,但握法却不正确;学生会利用键盘进行文字录入,但基本的键位根本就没有掌握。往往是用单个手指去击打键盘,练就了“一指禅”的神功;而关机更是像关电视一样直接关电源。
  2. 道德教育缺失。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如此。在农村,由于家长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匮乏,根本就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出现学生的作品被其他学生修改或者删除,或者是学生随意更改计算机的系统配置而导致的机器损坏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一个严格要求的教师会带出一批好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要求学生,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把计算机的操作和道德培养作为一项长久的学习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