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2012年语文高考:这样考,这样答】

  2012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会考小说还是散文?   《论语》阅读题题型会有变化吗?   古诗词赏析去年考了家喻户晓的纳兰性德的词,今年会继续考名人的诗词吗?
  写作还是考新材料作文吗?
  ……
  2012年的语文高考究竟会怎么考?试卷会有什么变化?这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问题。还有不少同学有这样的困惑:“答题时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为什么得不到好分数?”本期我们请到浙江省内几位语文名师,为大家独家分析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主观题部分的命题动向,并给出高分指南。
  
  (由于基础知识部分及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以客观题为主,命题形式相对稳定,故本文未涉及)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选文: 不论散文还是小说,都倾向“写人记事”
  近三年来,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小说、散文各有呈现:2009年考查小说《魔盒》,2010年考查散文《静流》,2011年考查小说《第9车厢》。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这些文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写人记事的。小说自不必说,就是选用的散文,也是侧重于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从这个趋势看,今年文学类文本仍然选择写人记事类文本的可能性极大,所以,与其费心猜测今年是考小说还是考散文,不如在考前加强这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 命题: 形式稳定,探究题重视考查个性化感悟
  这几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形式基本稳定,主要是问答题,有时也会要求补全文章内容,如2009年浙江卷的第14题。《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的参考卷,也出现了补全文章内容的题型(第13题),所以对这类题型,同学们可以稍加注意。
  此外,文学类文本阅读年年都有探究题,2009年和2010年分别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同学们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2011年考查探讨作品的意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考试说明》“语文部分”唯一的变化,是在阅读部分增加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条,可见高考会越来越重视对文本个性化感悟的考查。
  
  ● 高分指南
  (1) 关注分值,预测采分点。
  如果赋分是3分,答案很可能有三个采分点,一个要点1分。如2011年浙江卷的第11、12题均是如此。如果赋分是4分,答案很可能有两个采分点,每个要点2分。如2010年第12题,赋分4分,写对“景物描写的特点”这一要点,得2分;写对“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一要点,得2分。
  (2) 分条作答,宁多勿少。
  凡分值在3分以上的题目,应采用分条作答的形式,把答案的要点一条一条列出来,避免因回答不全而扣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宁可多写几点,这样,一来不容易遗漏要点,二来可以给自己挣得一些印象分。当然,多答也要讲“适度”,如果思考不周,胡乱多写,惹人厌憎,反为不美。
  
  《论语》阅读
  ● 选材: 留意“哲学”
  按思想主题不同,《〈论语〉选读》教材内容可分为政治、修身、教育、哲学四个板块。纵观过去三年浙江卷的《论语》阅读题,每年考查的主题各不相同:2009年考“教育”,2010年考“修身”,2011年考“政治”,没有重复。
  若浙江卷要尽早覆盖全部《〈论语〉选读》板块,2012年会倾向于考查“哲学”板块。所以,同学们不妨多留意“哲学”板块的相关内容。
  
  ● 命题: 形式难创新,重视“论说”
  除了2010年,几乎每年的《论语》阅读题都由“一大一小”两个问题组成:第一问问题简单,或要求概括成语,或要求默写原文,或要求概括观点,属识记背诵范畴,赋分较少;第二问是评析论说,属理解综合范畴,即《考试说明》要求的“准确解读和批判继承”,问题较难,赋分较多,是《论语》阅读题的重头戏。
  《论语》阅读题在命题形式上较难出新,所以我们不妨将《〈论语〉选读》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如字词、名句、主要思想等掌握得更扎实一些,以免痛失不该失的分数,同时,将备考重心放到论说题上来。
  
  ● 高分指南
  (1) “论说”分两步。
  “论说”应分两步走,先在理解材料文字含意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观点,然后对该观点进行综合评价,表明自己的看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深化。
  (2) 提出的观点应实事求是。
  这是《考试说明》中“准确解读和批判继承”这一考点的要求。提出观点时应“继承”符合时代潮流的《论语》思想,也要“批判”违逆社会发展趋势的落后思想。
  
   小编提醒:孔子的思想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在继承之余,也有人对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批判。请看本期“点点通文”栏目中《例说孔子思想的传承》一文。
  
  文言文阅读
  ● 选文: 思想内容多元化,可关注议论类体裁
  从思想内容看,浙江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忠贞爱国、品行端正、勇于担当、崇尚仁德、勤政惠民、公正廉明等都是命题专家看好的素材。
  从体裁看,这几年来议论性散文与人物传记交替出现。2006年的《蚊对》、2007年的《王定国诗集叙》、2009年的《宝绘堂记》侧重议论,而2008年的《白居易传》、2010年的《魏书・胡叟传》、2011年的《新唐书・张文�传》则是人物传记。
  在连续两年考查人物传记后,今年可以更关注议论类体裁。同学们应扩大议论类文言文阅读训练的范围,“录”“训”“疏”“序”“志”“记”“书”等都要有所练习。
  
  ● 命题: 题型、考点稳定,关注虚词“若、何、者”,重视断句以及省略句的翻译
  文言文阅读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题型、考点基本稳定。
  客观题部分,主要考查实词的理解、虚词的辨析、信息筛选和文章内容的归纳评价。新课程改革以来,《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中,浙江卷还没有考查过的有“若、何、者”三个词,同学们可以对这几个虚词给予特别关注。
  主观题部分,2011年全国15套试卷中有5套考查了断句题,由此可见,断句逐渐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所以,同学们应加大断句训练。翻译题部分,自2004年以来,浙江卷每年都有省略句的翻译,同学们必须重视这一句型。
  
  ● 高分指南
  (1) 断句只断有把握处。
  2011年浙江卷断句题的评分规则是只看断错处,即错一个扣1分,直至扣完。因此,同学们应该只断有把握的地方,不要在没有把握的地方随意点断。
  (2) 翻译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文言文翻译,侧重考查字词的活用、异义、多义与特殊句式的理解。答题时应做到“字字(尤其是关键词)落实,句句(注意特殊句式)到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例如2011年浙江卷第20题要求翻译“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一句,要特别注意“抚”(安抚)、“无”通“毋”(不要)、“监”通“鉴”(教训)、“察”(省察)以及省略句“无使劳而生怨”。
  
   小编提醒:如何理解实词、辨析虚词、准确翻译、正确断句?本刊曾刊登过相应文章讲解:《怎样理解文言实词》(2011年10月刊)、《虚词易混淆 辨析有诀窍》(2011年12月刊)、《文言文翻译:不可忽视的句式和语气》(2012年1月刊)以及《掌握方法 轻松断句》(2010年6月刊)。快翻翻手里的杂志吧,也可至新浪微博“中天C”(weibo.com/zhongtianc)或者登录锐角网(www.省略)“锐学堂”板块查阅以上文章!
  
  古诗词鉴赏
  ● 选文: 倾向非名家的名篇,再度考查名人或清代诗词可能性小
  浙江卷近几年的古诗词鉴赏偏向考查非名家的名篇。虽然去年出乎意料地考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纳兰性德的词,但这也许是命题者出于反押题的考虑,不等于2012年会继续考查名人或是清代诗词。当然,对备考而言,关注考什么作者、什么朝代的诗词是次要的,应该将备考重心放在答题技巧上。
  
  ● 命题: 延续去年两道赏析题的模式
  2010年、2011年浙江卷古诗词鉴赏的题型,由前几年一道简单的基础知识题和一道赏析题这样“一大一小”的形式变为两道赏析题,不出意外,今年会继续这样的命题模式。
  
  ● 高分指南
  (1) 读懂诗词。
  鉴赏诗词的基础是读懂诗词。通过读题目、看注解、辨题材、析形象、品语言等方法,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读懂诗词,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答题先总后分,观点明晰。
  答题时,应该先总说,提出明确的观点;后分说,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如2010年浙江卷第22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答题时,先总说――运用拟人手法;再分说,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3) 恰当运用诗词写作、鉴赏术语。
  合理运用“以景结情”“化虚为实”“意象叠加”等术语,能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提高得分。
  (4) 要有分点答题的意识。
  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相似,古诗词鉴赏在阅卷时一般只看答案的正确之处,所以答题时应分点作答,尽量做到要点齐全。例如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第22题“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共4分,由这个分值可看出答案一般会有两个要点,所以只答一种手法肯定得不到满分,答出两种手法,得到满分的概率就比较高了。
  
  作 文
  ● 命题: 考查新材料作文,从命题着手抑制套话作文,审题要求“选准角度”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浙江卷的作文题均是新材料作文,命题注重同学们的个体生命体验,关注思维深度。2011年浙江卷的作文题“我的时间”便将这二者结合得很好。
  在延续以上命题思路的前提下,2012年的作文题应该会加大对写作的限制以抑制套话作文。因为浙江卷近几年一直强调回归现场作文,体现同学们真实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011年浙江卷作文题的审题要求有个明显的变化――由以往“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变成了“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011年全国15个高考作文题中,有5个有“选准(好)角度,明确立意”的要求,可见,这是高考作文审题要求的趋势。
  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的专家也明确表示:一个考生的真实作文水平不仅表现在构思和表达能力上,还表现在审题能力上,表现在能辨认出命题者设置的种种限制的能力上。顺应全国趋势,强化“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的审题意识,已经成为浙江卷作文命题时极为关注的要点,值得同学们给予足够重视。
  
  ● 高分指南
  从材料整体出发,方能“选准角度”。一般来说,从材料整体含义、主要(中心)人物与事件、命题者意图等方向立意的就是中心角度,从材料的某个意义点、主要(中心)人物与事件的某个侧面立意的是重要角度,而从材料中片言只语的含义出发立意的,则只能算是沾边角度了。
  
   小编提醒:高考作文命题材料多种多样,有议论性的,有故事性的,面对不同的材料如何做到“选准角度”?请关注下期刊物的“点点通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