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财富古诗 [两位古人的财富观]

  林则徐的名言   提起林则徐,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名言。而若说到林则徐关于子孙与财富的名言时,自然会想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有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有财,则增其过”这掷地有声的话。贤德而财富多,则容易减损子孙们的意志;愚蠢而财富多,却只能增加他们的过错。林则徐用他的言行,为子孙后代做了榜样。
  
  疏广的故事
  西汉宣帝时,刘�被立为太子,疏广则是刘�任太子时的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负责教育太子。
  教育了五年,疏广认为自己已尽到了职责,功成名就,希望能告老还乡。汉宣帝看到疏广确实年事已高,便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他黄金70斤。
  拿到这么多黄金荣归故里的疏广,既没有分给子孙,也没有置办田产,而是天天宴请族人和故交,尽享晚年之乐,并多次问剩下黄金多少,催促家人将金子兑换以供应每日的酒食。一年多过去了,疏广的子孙看到老人天天如此,不免担心黄金很快用完,又不好意思自己去劝说,便请人劝疏广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多买些土地和房屋。
  谁知,疏广听到劝告后却认为,家中已有的田地和房屋,只要子孙足够勤劳,过上常人的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增加了财富,只能让子孙更加懈怠和懒惰。何况,过于富贵,只会招来众人的眼红和怨恨!于是,他天天宴乐如故。
   (摘编自中新网2011年12月28日)
  【点击运用】
   多少人一辈子辛劳,总想给子孙留下些什么,而且愈多愈好,尤其是有形的物质财富。而通达的林则徐和疏广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其实,当人们总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物质财富时,考虑的仅仅是一人,或者一个家族的兴衰,而如果能把眼光放长远,着眼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时,也许就更能理解疏广和林则徐的做法了。适用话题:财富,幸福,追求,精神境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