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虐待及其预防|心理学教你精神折磨人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虐待是指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影响学生人格发展、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言行。表现形式有威胁恐吓、疏远冷落、侮辱讽刺、贬低压抑、重视有加,其危害涉及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两个方面。预防措施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关注个体差异、积极地评价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等。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虐待 危害 预防
  
  近年来,教师的体罚对学生所造成的伤害日益让人们所意识到,教育部也开始明令禁止体罚的发生。然而随着体罚现象的逐渐消失,作为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形形色色的心理虐待行为却在校园内慢慢地滋生蔓延开来,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也无形中破坏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使得教育的功能难以得到发挥。
  一、心理虐待概念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精神虐待”“心灵施暴”或“情感虐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经常性或习惯性发出的任何影响学生人格正常发展、伤害儿童心理健康的言行。与肉体虐待不同,心理虐待往往通过言语、神态、表情等表现出来,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发生心理变态或道德沦丧。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虐待的表现形式
  1.疏远冷落
  疏远冷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的疏远冷落,指对一些运动能力较差、不太听话的学生,教师常常有意摆出一副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亲近;另一种是无意的疏远冷落,一般指对那些处于中间阶层的多数学生,一些性格孤僻、不太与教师交谈的学生,既不能凭优异的运动表现得到教师的青睐,也很少做出“越轨”行为招致教师的注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也根本无暇顾及到他们。
  2.侮辱讽刺
  有些教师经常会用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多种方式发泄他们对学生的不满,甚至视讽刺挖苦为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学生一有问题或一出错就拿难听的话刺激他们,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
  3.贬低压抑
  有些教师经常采用贬低压抑的方式发泄对那些运动成绩不好,调皮捣蛋或爱惹是生非的学生的不满,并及时的表现在教学行为中,贬低、否定性之类的评语脱口而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可能就给学生造成看不见的心理伤害,使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三、体育教学中心理虐待的危害
  1.情感障碍
  (1)自卑抑郁
  经常遭到贬低压抑、挖苦讽刺的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低能力知觉,自认为低人一等,而且这种低能力知觉很容易泛化。在一种情景中习得的低能力也会泛化到其他情景当中,这种低能力知觉会严重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形成习得性无助,面对学习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感,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下降。当学生感到自己无力控制周围环境和学习,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时,就会慢慢陷入抑郁之中。
  (2)紧张焦虑
  经常遭到威胁恐吓的学生,神经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之下,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形成过敏特质,对自己的行为不够自信,经常担心自己是否犯错;而那些教师重视有加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焦虑。根据期望效应,当教师对某个学生产生高期望时,学生往往会以自己的真实行动回报教师的期望,而一旦达不到目标,学生就会产生焦虑、恐惧。教师对某个学生怀有很高的期望同时,必然会对其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学生时时处于一种备战状态之中,为了维持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好学生”的形象,避免遭到同伴的耻笑,非常害怕失败,为此经常诚惶诚恐,焦虑不安。
  (3)情感冷漠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交互原则和功利原则是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交互原则认为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喜欢、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并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的反应也是相应的,对他们也会疏远或厌恶;功利原则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都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因此,在学校中经常遭受教师疏远冷落,从教师身上无法得到关爱、支持与理解的学生,也会对教师进行疏远,疏远的结果就使得师生关系冷漠。学生长期生活在冷漠的环境当中,就容易形成冷漠的个性,以后对周围世界以及他人也会产生冷漠情绪。
  2.行为障碍
  (1)不合群,孤僻,不爱说话
  众所周知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心理特点,遭到教师侮辱讽刺、贬低压抑、疏远冷落的学生也会遭到其他学生相应的对待。因而这些学生,尤其是本身就比较内向的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其他同学的反应,就会逐渐脱离群体,变得不合群、孤僻、不爱说话。
  (2)学习动机丧失,厌恶甚至逃避学习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学校经常遭受心理虐待的学生,首先遭到破坏的就是附属内驱力,无法得到教师的赞赏,只有批评与指责。尤其是年幼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仅仅凭着认识的需要很难抵消人天性中存在的拖沓懒散情绪。随着学习动机的丧失,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甚至逃避也就不可避免。
  四、体育教学中心理虐待的预防
  1.加强师德教育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2.关注个体差异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性格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积极评价学生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失误;以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以真诚的态度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当学生完成练习后,如果完成动作好时,教师可说一句简短的鼓励词,如:“你真棒!”用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目光、会心的微笑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的回答。
  4.公平对待学生
  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重竞技轻普及、重尖子的现象,这种对中等发展学生的忽视和对发展突出学生的过分重视也是一种缓慢的心理虐待。体育教师只有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师的效能。
  总之,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感情、有意识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广大体育教师应认真挖掘体育课中最深层的东西,并把它落实到教学的实处,才能真正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赵尚松.学校教育中心理虐待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1
  4.张志亚.导致教师对学生心灵施暴的异常心理浅析[J].中学教育,2002.4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儿童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