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永无止境下一句 [胸中有“标准”,进取无止境]

  “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约60条具体要求;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标准”即将出台,这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好事。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教育机构,要以事业的使命、专业的水准、多�的视角,研究“标准”,细化“标准”,用好“标准”。广大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职业的意识、发展的需求,学习“标准”,领悟“标准”,努力“达标”。
   一、研究“标准”,用好“标准”
  “标准”虽然在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方面提出了要求,但每一个理念和每一项内容的具体要求和解读还需具体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标准”。比如基本理念中的“学生为本”,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大课题,郭思乐先生研究“生本教育”研究了20年,我们对“学生为本”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又如四个基本理念之间的关系怎么理解,怎么“为本”、怎么“为先”、怎么“为重”,都值得研究。再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基本内容中的第27条“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别看就这14个字,深入研究下去,就可以出版一部《中学“科际联系”研究》的著作。
  我曾经说过,研究让教育更精彩。因为研究让我们提升精神的高度、保持思�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具备透视的远度、追求探索的精度、改变眼界的角度、超越自我的气度。用心研究“标准”,必有所获。
  研究“标准”的目的在于用好“标准”。因为“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就要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出台教师发展的具体措施,教师教育机构就要充分利用“标准”完善培训方案,学校就要充分利用“标准”重新制定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就要根据“标准”的要求谋划自身专业的发展。
   二、师有“标准”,理当“达标”
  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小学教师缺乏专业形象。
  管建刚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的,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职业的专业形象也不是几张诸如“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职称证书”就能赋予,尽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称我们为“老师”,但如果我们不能以行动赋予教师专业形象,教师专业形象就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教师的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文化、教师的气节、教师的胸怀、教师的智慧等诸多方面综合形成的。
  “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树立教师的专业形象。师有“标准”,教师要将“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所谓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标准”,领悟“标准”要义,对照“标准”,按照陈玉琨教授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五条建议,尽早“达标”。这五条建议是: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教师还要对照“标准”,寻找自己的“短板”,扬长补短,全面提升师者素质。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第35条“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实话实说,在中学教师队伍里,对非艺术教师而言,真正具有“艺术欣赏”的教师并不多见,真正具有“艺术表现”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细化“标准”,有利“达成”
  “标准”的制定,没必要也不可能写得很详细,但为了“标准”的“可操作”,为了深入理解“标准”,我以为有关部门还应该对“标准”的三大内容中的诸多“表述”或进行解读、或适当细化、或分出层次。
  在“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终身学习”一条,《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第17条“勤于学习,不断进取”都是谈“教师的学习”。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细化的问题。第一层次,教师要以学习为力量来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第二层次,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是基于个体的自主学习,是基于原创的研究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第三层次,就可以将上述“六个学习”再细化。
  在“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能力为重”一条,但在基本内容中找不到具体对“能力”要求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再解读、再分析、再分出层次。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由小成到大成的过程。“细化”的目的,就是让广大教师有“小成”可达,“小成”达多了,“大成”也就“呼之欲出”了。
  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冲击是空前的和多元的。对此,美国、英国和日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日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时代变化的社会人必需的素质能力,包括自我表现能力、情感交际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适应国际化的外语交流能力、基础的电脑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应用能力、逻辑性思考能力、可持续性自我教育能力、合作伙伴共事能力等。
   四、立足“达标”,不唯“达标”
  如果我说:“教师没有‘达标’是不行的,仅有‘达标’是不够的。”我想,我的这个观点,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接受的。如果我把我的讲话改说成:“一个教师,没有‘达标’是不行的;一个走向优秀的教师,仅有‘达标’是不够的。”我想,广大教师是会赞成我这个观点的。
  “标准”是“最低的要求”,具有“底线性”。这不是我说的,“标准”在导言中连用了“三个基本”来说明:《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现行的《英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五大层级构成,呈金字塔的形态逐层上升。位于金字塔最顶层的是第五部分――大师级教师专业标准,类似于国内的“特级教师”。英国教师评价标准的最大亮点是其底线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我国即将出台的“标准”,仅有“底线”,没有“层级”。我觉得,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标准”的基础上再分出几个层级,比如达标教师层、经验教师层、骨干教师层、学科带头层、名师专家层等,让广大教师在“达标”的基础上看到更高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即便一时没能分出层级,我仍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胸中有“标准”,进取无止境。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达标”的基础;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超标”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无标”的追求。从“达标”到“超标”,再从“超标”到“无标”,“不用扬鞭自奋蹄”,不断走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