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学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南京应用技术学校收费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RFID技术较之条形码技术具有的优越性,适合未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所带来的巨大的优势,最后,分析了图书馆在应用RFID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RFID;无线射频识别;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U242.3 文献标识码:A
  1 RFID概述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这是一种可以替换现有传统条形码的技术,它通过非接触和非线性可见的方式来传送标识资料,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这项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应用还比较新颖。最基本的RFID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三部分及外围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其中,RFID电子标签是在任何RFID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每个标签具有固化在芯片中的全球唯一的识别号(ID),无法修改、无法仿造。标签中保存有待识别物品的电子数据,附着在待识别物体上标志目标对象。标签依据电源供应的方式分为有源与无源标签两种,相比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等优势。目前应用在图书馆的主要是无源RFID标签。RFID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该项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交通等各个领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RFID具有的优越性
  2.1多标签、远距离识别。条形码只能记载产品简单的背景,是只读的、需要对准扫描、一次只能读一个;而RFID阅读器一次可以识别几十甚至上百个电子标签,可擦写,使用时不需对准扫描,全天候使用,可不需人力介入操作。RFID技术可以在较远距离利用射频信号的穿透性识别电子标签,与条形码相比,电子标签具有省时、省力、运行高效的优势。
  2.2 抗污损,寿命长。条形码技术中,标签容易受到磨损或沾污,使其光学特性改变,严重影响识别效果,缩短标签寿命。RFID技术中,标签具有很强的抗污能力,不易损坏,寿命很长。
  2.3 存储资料容量大且资料可更新。电子标签的最大存储量可以达到兆字节,可以轻松存储图书的详细信息;相比较而言,条形码技术中,标签储存数据量很少,一般仅存几个字节的标识符信息,而且内容不可更改。电子标签可以多次添加、修改、删除储存在标签内的数据,并可重复擦写l0万次。
  2.4 体积小,隐蔽性好。条形码的信息存储方式及读取方式限定了其大小及粘贴位置;RFID则不需要为了方便辨读而限定其外形和大小。
  2.5 安全性好。RFID标签读取方面皆有密码保护,高度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其不易被伪装和更改。
  3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技术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图书馆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RFID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速流通处理的速度
  RFID标签通过非接触方式采集信息,这样就简化了资源的处理手续,加速了工作处理,使得流通变得更加快速,简单和准确,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RFID阅读器可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这就加速了流通业务的过程,就意味着在进行借入或者借出处理过程中几本书籍可以同时处理,读者归还和借出图书或多媒体资料更方便、快捷。
  3.2 馆藏管理
  3.2.1 容易查找不在架上或者乱架的图书。利用无线电波感应,使得图书查找工作较为容易。在开架书库,读者翻阅了图书未放回原处造成错架乱架是常有的现象,工作人员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书架,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利用RFID技术,把图书的存放位置记录在RFID标签中,工作人员日常巡架整架工作中,借助手持式阅读器可及时发现放置错架的馆藏资料,有效维持馆藏正确位置。
  3.2.2 简化图书盘点工作。由于条码阅读器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遮挡下,才可以识别条码,因此盘点时需从书架上将每一本书取出。而RFID标签以无线电波传递信号,并可一次读取数个RFID标签数据,利用手持式阅读器逐一经过书架,即可读取架上资料的相关信息,简化了图书盘点工作。
  3.3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包括门禁系统、图书私夹检查、借阅登记遗漏检查等方面,大多通过磁条技术实现。利用RFID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磁条技术的功能。图书借阅后,图书RFID标签中,借阅状态信息被设置,出口阅读器可根据此信息判断被检查图书是否为私夹或借阅记录遗漏图书,从而做出报警动作。同时,可以根据借阅者自身RFID标签和携带图书的标签,从借阅信息数据库储存的记录信息中,判断这些图书是否是该借阅者所借,进而给出相应处理措施。RFID系统则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图书的防盗成本,提高图书安全管理的效率,体现在:
  RFID防盗系统直接对RFID标签进行识别、监视和处理,省去了以前既贴条码又加装磁条的麻烦。RFID安全系统的识别统计功能可分析读者结构和图书馆利用率,并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RFID在高校图书馆应用面临的问题
  采用RFID系统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但图书馆在推广应用RFID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4.1 成本问题
  RFID系统过高的成本是阻碍其在图书馆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虽然RFID标签生产成本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目前每个无源电子标签成本,相对于条码、磁条来说价格还较高,对于藏书规模大而经费有限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加上RFID系统其他的相关设备,如相关应用软件及读写器、自动借还书设备等也需要一笔巨大的投入。
  4.2 标准问题
  标准是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前提,缺乏全球统一标准已经成为目前阻挠RFID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RFID行业标准以及相关产品标准还不统一,电子标签迄今为止仍没有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这也使RF1D产品互不兼容,阻碍了未来RFID产品的互通和发展。因此,标准的统一和相互兼容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我国目前也正在加紧RFID标准的测试和制定。
  4.3 RFID系统和现有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整合难度大。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在设计时是以条码技术和磁条技术为基础的,RFID系统则是以RFID标签技术为基础,二者在通信协议、接口等方面需要整合,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很难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4.4 隐私问题
  当读者持有RFID借阅证进入图书馆时,读者的资料信息就暴露在所有阅读器的感应范围内,任意一个RFID阅读器都有可能通过识读用户身上的RFID标签获得用户既往的借阅记录和目前持有的馆藏资料信息,比如目前该资料被哪位读者在哪里使用等,读者在图书馆内的活动几乎都是透明的,而这些信息可能是读者不愿意被检测的,图书馆有侵犯读者个人隐私之嫌。
  总结
  应该看到,RFID能更好地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得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为读者提供服务,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任何一种新技术,在诞生初期都会面临诸多问题,只要合理地设计,缜密地应对,就能有效规避这些问题。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必将给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带来极大的变革并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姚轶群,吴晓辉.在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可行性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2]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7(3).
  [3]张华,魏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其应用[J].计算机安全,2007(7).
  [4]刘英华.无源RFID识别技术与图书馆文献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