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悄然“升温”】不可忽视

  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2011年中考材料作文悄然“升温”,由2010年所占比例12.8%,上升为13.7%,这一变化应引起广大考生关注。
  从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状况来看,材料作文大体分为以下五类:
  1.寓言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故事组成。
  譬如2011年福建漳州题: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孔雀向天后诉苦,说夜莺用他悦耳的歌声取悦每个人的耳朵,自己却只要一开口,就受到所有听见它歌声人的嘲笑。天后安慰她说:“但是你的美丽和身高远远胜过他,你的脖子闪耀绿宝石的光彩,你有五颜六色的尾巴,孔雀开屏,更是受人们喜爱。”但是孔雀说:“只要我在歌声上比不过夜莺,虽有这无声的美,我仍然觉得不快乐……
  2.联想型,即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则诗歌或诗歌的几句组成,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譬如2011年四川眉山题:请阅读赵师秀的《约客》,根据提示作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提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约见朋友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示,请你站在诗人或朋友、或诗人与朋友等角度,选择最适合你的切入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3.对比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两则材料构成,并且两则材料的事例构成对比。
  譬如2011年湖北黄冈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有人因说真话受到误会;有人因说真话得到理解;有人因说真话受到伤害;有人因说真话得到尊重……对此,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和独到思考?(1)请你用记叙的方式写出你某次说真话的经历。(2)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议论的方式表达对说真话的思考。
  4.评论型,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对某现象的评论组成。
  譬如2011年湖南永州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名诗,借水的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这句诗唤起了你成长的日子里怎样的故事?请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自拟题目,叙说一个“读书――成长”的故事。
  5.图画型,就是指提供的主要材料不是文字,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图画。作文的要求是把图中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及包含在形象之中的思想感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譬如2011年海南题:
  提供画面为一只手撑着一把大伞,伞下是一盆花,周围是众多其他的树木,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写好中考材料作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训练:
  首先,唱好立意“三部曲”,慧眼明察识材料
  第一,整体把握,抓住重点。写好中考材料作文,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把握材料内涵。审读的内容,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读懂材料,是为了执行要求;明确要求,是为了进一步吃透材料。从材料到要求,从要求到材料,整体阅读,吃深吃透。
  譬如2011年四川内江题:
  《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人说:“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或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此题由一则消息和要求构成。首先,认真审读这则消息,提取这样一些信息:时间,年关将近;地点,内江县某柠檬加工厂;人物,许多工人;事件,为报老板卖房付薪之义举,为老板赶工期;原因,老板非常仁厚,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及时兑现工资。然后,整体阅读材料,不难发现“信守承诺”是核心信息。最后,推敲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可以根据核心信息进行横向发散、纵向发散、逆向发散来提炼观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义的范围”,就是必须按命题的指令构思行文,杜绝随意性。还有篇幅不能少于600字等要求,写作时都应严格遵循。
  第二,仔细推敲,把握关键。面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要善于抓住其关键。对于寓言型材料,关键是要理清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且紧扣结局寻根究底;对于联想型、评论型材料,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其哲理;对图画型材料,关键是要在画面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中把握画面的主旨;对于梗概片段型材料,关键是要选准扩充或续写的角度;对组合型材料,关键是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譬如2011年湖北武汉题: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声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主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这道材料作文题中的组合材料举了三个古人的例子,分三段排列,每段表述的方式相同――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经验归纳。三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观察、体验”“思考、领悟”“质疑、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其落脚点都在赞美这种学习是富于“智慧”的。构思时,只要围绕某种“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学习方式或内容就是紧扣题意。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经历的有趣的学习过程,到社会中实践的愉快收获,老师、父母等人教授的学习方式给自己带来学习质量的飞升等;可以写议论文,谈关于良好的学习方式所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等;还可以写关于智慧的学习方式的说明文,等等。
  第三,拓展思维,巧选角度。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审读材料时,首先运用多向思维,开拓思路,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材料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构。其次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做反向思考,这样会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再次运用侧向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收到宕开一笔、旁逸斜出的效果。譬如2011年 四川内江题,可根据所供材料的核心信息“信守承诺”进行横向发散、纵向发散、逆向发散来提炼观点:一是横向发散,就是联想哪些事物和材料中的“核心信息”类似或相关。从材料中的老板“信守承诺”,可反面联想生活中有些人不信守承诺,农民工去打工,有些老板拖欠民工的工资,民工讨要工资,铤而走险;可以联想某些商家不信守承诺,欺骗顾客;还可正面联想现实生活中信守承诺的例子,退休女工刘桂花替已逝丈夫还债八十万,人死债不烂,信守承诺传美名等。二是纵向发散,就是从历史上寻找信守承诺的例子,陆元方信守承诺卖宅,曾子守信兑现杀猪承诺的例子。三是逆向发散,即由正及反,从事物的对立面来思考。如材料中倡导信守承诺,我们可以举生活中不信守承诺,最后得到的是反面的结果,从而证明信守承诺的重要。假如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虑,可以感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的是善良,收获的仍然是善良。假如站在工人的角度,来表现工人知恩图报的主题,可以侧重描写内江某柠檬加工厂的工人有感恩之心,因为老板卖房兑现他们应得的工资,就甘愿年关将近之际迟回家或不回家,为老板干活儿。假如从工人和老板两方面来考虑,可以表现相互理解非常重要的主题。相互理解,就是和谐之美。以此类推:工人和老板需要和谐,学生和老师、孩子和父母、人民和政府同样需要和谐。这样拓展思维,对这一材料立论的角度多了,这时就要考虑最佳角度、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来构思行文了。
  其次,把握“三扣住”,匠心独运巧谋篇
  第一,扣住材料,明确主题。一般来说,扣住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扣住材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都应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文章的开头、主体以及结尾部分都有所体现。譬如2011年武汉满分作文《学而习之,不亦智乎?》的开头概括引述了材料中王羲之学“书”、孔子学琴和李时珍学医的内容,很自然地引出中心议题:“翻开万千历史书卷,领略多少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查阅无数学术典籍,体悟多少理论学家的汗水成果……学习是如此丰富多彩,又是如此地充满智慧,学而习之,不亦智乎?”结尾归结论点“学而习之,不亦智乎?”照应开头,再次扣住材料,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扣住主题,突出重点。若写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能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若写议论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还以《学而习之,不亦智乎?》为例,全文是按照因为“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学习是充满智慧的”的思路结构来展开论证的。开篇提出论点后,主体部分针对材料中王羲之的观察、体验,孔子的思考、领悟,李时珍的质疑、实践这三个角度,列举了大量事实论据进行论述,思路开阔,论证有力。最后又扣住材料中的提示语,用“正因为观察与体验,平淡才得以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正因为思考与领悟,纷繁才得以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更是因为质疑与实践,才赋予学习以多彩,赋予学习以智慧”一句,凸显了这种学习方式是“智慧”的,有效果、有作用的。这样构思行文,做到了“双扣题”,即既扣提示语(总结语),又紧扣材料本身,加上语言通畅简练,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警句,该文被评判为满分佳作,当之无愧。
  第三,扣住中心,写出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需要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从而为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
  譬如2011年河南题:
  记者问:你最想和哪个后卫合作?
  姚明说: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大多数考生都从“珍惜拥有”这一角度立意行文,而一考生另辟蹊径,挖掘独到的立意:贵在适应。文章开篇引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名言;接着写姚明之所以成功,在于他适应了不同的人,适应了不同的环境;最后由此拓展: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也得学会适应,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该文还有一个亮点:将材料巧妙地糅合到作文中去,主题和材料始终遥相呼应、收放自如。或运用比拟手法,起到暗示映衬的作用;或将材料恰当地穿插进去,做到文章和材料之间相互缝合。这篇文章亮点在立意与构思,亮点频现,怎能不让阅卷老师眼眸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