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合力 让作业引领农村孩子走进生活

  实践性品德作业指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在家庭、学校、社区等能够支持的范围内,以个体、小组、中队等形式完成的,用肢体去实现的所谓“动”的作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延伸课堂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和研究社会,使学生不断体验、感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实践体验的作用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在于它是一个获取新知、陶冶情操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如何结合山区农村实际来进行实践型品德作业的布置呢?笔者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采访式作业
  农村小学地处山林田地间,和大自然密切接触,其中包含着很多城市小学所没有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布置品德实践型作业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结合农村实际来设计作业。如《了不起,家乡人》(浙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有一目标是了解普通劳动者为家乡建设立下的汗马功劳,尊敬、感激这些创业者,为他们自豪,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在课前,我让学生走进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办公室。学生通过采访,知道了他为了村民的幸福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内心深处对家乡建设者的敬佩,热爱家乡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作为小村民的自豪感也随即爆发。这样的道德认识形成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学生在了解走访中,思维发生碰撞,情感得到触动而产生的。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悟社会,从而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学生作业一:采访录(节选)
  小记者:姜伯伯,我们下姜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生活条件好多了。这里面有您的一番功劳。请您说说您是怎样带领大家致富的。
  姜书记:好的。以前村民们要么眼睛盯牢责任田,要么外出打工赚现钱,不愿在村里搞发展。针对这种局面,我带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农作物60余亩,其中蚕桑10亩、翠冠梨30亩、雷竹11亩、杨梅12亩,去年年收入7.5万元。后来,在我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领导下,到2004年底,全村共发展种植了药材、茶桑、竹果等经济作物1230亩,仅效益农业一项,年产值就达95万元。随着经济林的逐步投产,近几年产值也以15%-20%的速度递增。2003年以来,全村拆危拆旧2925平方米,墙体美化1913平方米,村道硬化1800米,新建公厕5座、垃圾箱22个、沼气池50只、污水处理池3只共240立方米,建设标准堤坝603米,开通机耕路2.5公里,修建自来水2处,还建起了小公园。
  二、体验式作业
  农村教师可以充分立足本地资源,结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布置品德作业。如在农村,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相互赠送一些农产品,相互分享一些美食是很正常的,遇上哪家办红白喜事,造房子、搬新房的,大家也都会主动前来帮忙,闲时坐在一起还常常谈天说地。这和城市中邻里的互不相识、态度冷漠的表现截然相反。为此,在上《和睦相处》(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去搜集农村这些特有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例子,让学生在搜集中感受邻里关系的融洽、温馨。课后还布置学生为邻居做一件好事。这样的实践作业独具农村特色,是城市学生所无法感受到的。又如,在农村,家家都有自己的菜园、茶园和果园。平时的生活中,农村学生对于种菜、采茶、摘菊花、收割稻子、采摘野果等都非常熟悉。于是,在上《农产品的家园》(浙教版三年级上册)之后,我布置了实践性作业:在周末的时候,跟随家长一起种菜、采茶、摘菊花,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写下自己的劳动感悟。学生们在田园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主动帮父母做事的人生道理。这也是具有农村特色的。
  学生作业二:《摘菊花》日记节选
  吃过午饭,奶奶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任务,让我们摘家门前地里的菊花。这些菊花看起来小小的,花瓣也只有薄薄的几片,但闻起来却很香很香。奶奶告诉我们:“这些菊花是特意栽种给自己吃的。别看花朵小,但它的用处很大。喝了这种菊花泡的茶,可以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还可以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明亮呢!”听了奶奶的话,我连忙俯下身子摘了起来。几只小蜜蜂“嗡嗡嗡”地飞了过来,好像在说:“别摘别摘,我们还要采蜜呢!”我说:“小蜜蜂,别着急!很快还会开出新的花朵来。”小蜜蜂飞到别的花朵上了,我又忙着摘我的菊花了。不一会儿,我们大功告成,出色完成了任务。
  三、调查式作业
  调查式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布置调查式作业时,可以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如上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后,我让学生完成题为《下姜村能源生态示范建设情况调查》的作业。学生通过看、问、想,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树立起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对社会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了较为理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作业过程中,学生还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学生作业三:《下姜村能源生态示范建设情况调查》(节选)
  下姜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工程后,每年共减少污水排放量2.8万吨,从而保护了千岛湖的源头水。而48户沼气建设户,则用上了优质燃气;90户使用了安全、高效和清洁的太阳能热水器,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两项能源的利用可节约煤55.4吨,相当于保护林地550亩以上。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国家节省大气、污水综合治理费7.7万元。另外,由于建设了沼气池,人畜粪便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可年产高效、安全、优质固液体有机肥900多吨,有机肥主要施放于110亩左右的桑园、菜园和稻田中,改良了土壤,提高了肥力,改进了农作物质量。
  四、感悟式作业
  美国教育理论家布朗等人这样认为:建构主义基本的前提是把知识作为一种关系体系来建构。儿童通过重复、反应和再现来组织他们在广泛的关系体系中一次次经历所获得的体验。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悟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和感悟上。《品德与社会》课堂倡导动态的、建构性和过程性的知识观,这个知识观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所以,上完《城乡巨变》(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后,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写一些感悟类的作文作为品德作业。
  学生作业四:《这股气肥了田省了钱美了家 》(节选)
  除了当肥料,沼气还可以用来点灯照明、当燃料。因为其热量比一般液化气高1000多卡,同样烧一壶开水要比使用液化气快三四分钟。如此一来,两个月就能节约1瓶液化气。
  来到我们村的村民家中,我看到令人欣喜的场景:厨房、厕所干干净净,以往稻草铺垫的猪圈被水泥地替代。可见,建沼气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带动了厨房、卫生间和猪圈的改造,从而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面貌。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品德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土实际,体现生活性、实践性、整合性和生成性,结合农村孩子自身的特点,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以便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