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彩咏香江 [热钱涌香江,是堵还是疏?]

  在2010年12月,最能触动内地与香港两地官员神经的词汇恐怕就是“热钱”二字了。   首先内地有中央级媒体用担忧的口吻称,境外大量热钱囤集香港,准备进军A股市场,而且言之凿凿地称,这笔热钱有6500亿港元;随后有财经媒体跟进,说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近期急剧增长,而且可能与贸易无关,言下之意,大量热钱正期待通过商讨中的小QFII进入内地市场,上述媒体随后引述接近央行人士的话称,小QFII可能近期无法出台。
  
  何为热钱?
  
  那么,到底什么是热钱?到底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热钱?至少据我所知,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热钱衡量标准。甚至从定义上来说,热钱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尽管大家都认同,这个概念反映的是追逐短期获利的投机性资金,但究竟多短算短?什么样的资金算投资,什么样的算投机?恐怕要讨论一千零一夜都没有定论。
  现实中的投机与投资是很难分开的。像那些投资股市的、谋取升值差价或是息差的就是热钱吗?即使是,也很难被定位到具体的数量。
  再看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境外人民币在香港的增长的确是事实,但是有必要害怕吗?这个现状难道不是中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吗?难道海外人士更喜欢用人民币作结算或储备资产对中国不好吗?
  近期财新网披露的一个央行官员的话称:“2010年10月以前,中银香港的人民币额度只用了20亿,但是在10月的前两周,就暴涨了60亿……我们并未发现贸易发生额相应的增长。”按照这个央行官员的逻辑,跨境贸易一定要有增长,而且是增长的那部分用人民币结算,才会使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度告尽。真相是这样的吗?
  假设跨境贸易额不变,但是更多的人使用人民币做结算了,额度会不会提前用光?在香港,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老百姓跑去银行把钱转成人民币,这些精明的香港人认识到,人民币迟早要再升值。而香港的银行只允许他们每天兑换两万人民币,不少人要多换钱,还得去街头的兑换店换,然后再存入银行――按照内地官员的逻辑,这些香港人都是热钱参与的一分子了?
  但这些钱未必会成为热钱,很多老百姓的钱可能更愿意放在银行里,或是在香港买中国财务部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尽管这些债券利率低得可怜。
  的确,作为大陆人,我很难说服自己,这些身边的普通香港人是为了“投机”目的将港币换成人民币的。他们之中许多人可能需要每周走过罗湖桥去深圳按摩,或是去东莞采购,这样的话,其实是对促进中国的消费是有利的,何来投机之有?对于普通港人来说,我相信这种做法很符合常理――君不见,在深圳罗湖的盲人按摩师都已经不收港币作为小费了。
  
  热钱能用池子装?
  
  再仔细想想,这些钱就算是“热钱”,它会给内地市场带来什么影响?看看近期死气沉沉的A股市场,恕我直言,如果真有热钱冲击,救A股股民于水火之中,又有何不可?
  在周小川发表池子论之后,甚至有内地媒体欢呼称,池子就是A股市场。只是这种欢呼声有点怪异:一方面还在担忧热钱囤集香港冲击A股,另一方面却在为热钱进入A股欢呼,难道监管机构最担心的不正是热钱冲击资产价格吗?这样一旦潮退,留下的是一堆“衣冠不整”的投资者。
  目前谁也不知道中国的监管机构是怎么想的,但是周小川提出的“池子论”,本人觉得可能效果不佳。“池子论”本身不是一种利用市场机制去引导流动性的方法,它本质上还是一种计划性思维。现实中,我并不认为有什么池子可以装得下全球的洪水。
  作为监管层,要关注的应该是吸引热钱的诱因,而不是去猜测它到量有多少;我们要防范的是资金短期内的大举退出,而不仅仅在数量上予以限制。坦率地说,在数量上予以限制相当于在洪水到来之时关上大门,你只能延缓洪水冲进家门的速度,而无法完全阻止它。
  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美联储是全球的一个大水泵,源源不断地把绿色的美钞捣鼓到全球各地,推高各国的通胀。中国近期不断提升存款准备金比率,同时在近期宣布加息,则进一步推高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令境外热钱对于持有人民币的倾向更高。
  周小川的池子论似乎还是在于堵,想法虽好,但可能不容易行得通。既然无法彻底防范,我们不如想想大禹冶水,堵不住能否引开中国剩余的流动性?
  请注意,我指的是全中国剩余的流动性,而不仅仅是指海外热钱。因为大家不要忘记了,中国央行近年来推行的货币政策,以及数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无一不是QE的中国版,现在中国本身也有太多的资金需要寻找出路。
  
  开通小QFII
  
  一个最好的办法是开通小QFII,从而可以监管境外资金的回流,通过有管理的回流管道,让境外的热钱处于央行的监管之下。
  所谓“小QFII”,就是通过在香港的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将海外的人民币汇集后以特殊管道投资于内地资本市场(包括A股市场或是债券市场),这一管道并不占用现有的QFII额度。由于目前外币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正规途径是QFII通道,因此这种境外人民币的回流通道,便被称之为小QFII(Mini QFII)。
  笔者认为,上天给了中国香港这块宝地,为何不利用呢?既然热钱已经到了香港,何不让它缓慢地通过这种小QFII渠道进入内地资本市场?毕竟这种管道处于可控制的范围,至少央行不用担心它会溢至其他地方,损害中国的实体经济。
  由于管道是受到中国监管机构掌握的,如果热钱只是希望短炒获利便退出市场,央行与其他监管机构至少更容易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我相信,如果小QFII能开通,那些原本想通过地下钱庄进入中国的资金可能会更愿意走这种阳光大道,这样监管机构至少可以诱使暗流浮上水面。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既然这些外资是要赌人民币升值,不妨就让他们在香港换成人民币购买香港的人民币证券产品进行交易一一香港特区政府正巴不得建设成为全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如果能在这里开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股票,并进行人民币IPO……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些资金进入内地的冲劲。
  可能会有人再次担忧,香港难道不担心热钱?
  其实有港交所高层就曾经在私下场合被问及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香港为什么要怕?香港什么时候怕过?在他看来,无论是港交所还是香港特区政府,都不能替股民去考虑股票价格会不会下跌。
  的确,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风险负责。作为监督机构,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信息透明,机制有效,但最终做决定的还是投资者自己。如果监管机构已经尽到了义务,剩余的就交给市场去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