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车练几天才找到窍门 找到阅读教学的窍门

   语文阅读教学亟待研究如何体现语文特点,使之具有实效性的问题。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笔者才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六个窍门:   1 进行积累运用   一个人要想提高语文素养离不开积累。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背诵或摘抄优美句段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一是说话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如“站在林则徐像前”,“我是小导游”介绍西九寨沟等,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二是拓展训练。如我在教学生写《春联》一课之后,让学生课后收集优秀春联。三是演课本剧。如学了《九色鹿》,安排学习进行表演。于永正老师说得好:“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学语文好比攒钱,这个‘钱’要天天攒,一直到老。”
  2 重视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曾开展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摸索出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教学模式,即“激趣设疑――目标探究――讨论反馈――总结质疑――迁移运用”。这一模式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激发兴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帮助积累运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思想,突出一个“疑”字,古人云:“学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任何创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三年的专题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突显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作用具有关键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一次,于老师教学《少年王勃》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一句时,看到学生对“孤鹜”一词理解不上来,于老师很沉着,他微笑着指着黑板上的“鹜”字对学生说:“你们看,‘鹜’字下半部分是个什么字呀?”几个学生马上领会到鹜是野鸭!“孤鹜”呢?他指着屏幕上一只正在飞翔的野鸭子。这一指,学生们恍然大悟,齐声响亮的回答:“一只野鸭子”。多么精彩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要进行点拨、启发和引导,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其次要体现“四性”,即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大胆发言,同时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教师可以围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爱珍珠鸟?”这一问题,让学生读、画有关语句,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4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教课外阅读《雾凇》一课时,教师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雾凇是什么?它怎么形成的?然后用课件展示一些雾凇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被这一幅幅美景深深地吸引着,就会产生急切地想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找找有关语句,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并通过课件演示雾凇形成的过程……这样围绕疑问,引导学生不断探求新知,使学生对雾凇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一认知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对雾凇的浓厚兴趣之中,所以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外,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可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其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中,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总之,如果我们的语文课都能够扎扎实实地教,那么学生的收获将会是无法估量的。